作者:陈荣圭
[摘 要] 随着通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中职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带入课堂。如何趋利避害,将智能手机运用于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了一些探索。
[关 键 词] 智能手机;语文学习;中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152-02
随着通讯的发展,手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手机的普及率之高,令人惊叹。很多中职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带入课堂,学校、老师对此作出很多规定、想出很多办法,收效甚微。如何引导学生用好手机,运用于语文学习中,笔者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是普通高中招生任务完成后,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成绩不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更多的心思和时间花在玩手机游戏上。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很多学生把手机偷偷带入课堂,沉迷网络游戏之中。对此,学校作出种种规定:中职生不允许将手机带进课堂,甚至规定不能带进校园,若发现将给予违纪处理等,但许多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依然将手机带入课堂。许多学校还设置了手机袋,要求学生进教室必须将手机放入袋中,但效果不是很好。俗话说得好“堵不如疏”,与其三令五申强调不玩手机,不如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学习。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场所初步实现了数字化,为手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让手机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找到了一条创新的途径。
二、手机运用的途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给中职语文教学明确了方向。语文学习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大语文,具体落实到实际,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面对学生带手机、玩手机屡禁不止的现状,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手机,作了一些探索和创新。
(一)运用智能手机上的微信平台,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语文学习中,“听”的能力的训练,往往被忽视,究其原因有二:(1)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经常组织学生“听”;(2)“听”的评价考核不容易操作,收效比较慢。对此,笔者在网络上选择新闻联播视频片段、记者采访录音、《职来职往》栏目的视频片段、名篇名段朗读音视频及微信订阅号上《夜听》的经典案例,发在班级的微信群里,每个案例10分钟左右,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听、收看。收听、收看之后,引导学生发表听后感,发布在微信群上。如,在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感受职业生活——与学长对话》中,课前下载《职来职往》视频片段,发布在微信群里,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对职场及职业生活的看法和感受,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后,要求学生将“与学长对话”发布在微信群,評选最佳对话录。《夜听》的经典案例,对学生发音具有很大帮助,主持人富有磁性的声音,很能感染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这样充分运用手机既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玩手机游戏的势头。
(二)运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和微信的语音功能,加强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文学习中,“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极其重要的,许多学生在需要交际和朗读时,面红耳赤,说不出话读不出声来,更谈不上说得好、说得巧,原因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疏于练习,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很少;演讲比赛、辩论赛中往往只有部分学生才能参加,大部分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这些都制约了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利用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能有效地解决“说”训练难的问题。每天布置语文教材中的名段名句,让学生利用早读课和课余时间朗读,并利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和微信上的语音功能,发布在微信群里,老师逐一审评,学生代表参与点评,这样既能起到监督作用,学生又能得到练习。许多学生平时没时间练习或不想练习,迫于班级舆论压力,,都会去朗读。每周评选五位朗读之星,给予奖励,这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将进酒》一诗时,学生花一个早读的时间就能够背诵,诗题中“将”字发音(有的学生读成jiāng)得到了纠正,许多学生也开始注意停顿和断句,掌握字、词、句的妙处,领会语法、修辞等的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如,在口语交际《电话交谈》教学中,设置问题:明天全班同学要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专业实操训练,因家里有重要事情需请假,请给班主任打电话请假。要求每位学生都给老师打电话,电话交谈之后,课堂评点。这样的任务导向驱动了学生学习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很快。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玩手机的现象减少了,学生“说”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读”是中职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也是中职语文老师碰到的难题
大部分中职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尤其是文学名著的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培养中职生的阅读兴趣,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利用微信朋友圈、博客论坛和世界大学城等平台,把一些好文章放到老师个人账号上,让学生阅读并做评论,老师参与引导评论,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把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能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如,笔者将原创小诗《夏雨初霁》:“霪雨霏霏连数日,煦日缠绵未知时。清风吹皱一湖心,疏荷颦蹙幽满池。”发在班级微信群里,引发了班级学生的争论,“湖中只有一岛,何来一湖心”“幽,用得不好,应该用绿字”“煦日,用缠绵是否妥当”等,这发生在汽车应用与维修班的学生身上,有些不可思议。又如,班级三分之二的学生居然没有读过《西游记》原著,都是通过小学阶段名著普及缩写版或者通过看电视连续剧了解的《西游记》,而且停留在一些故事情节较精彩的片段上。在名著导读课前,笔者下载了一些《西游记》影视片段和知名评论家的精彩评论,发在班级微信群里,布置学生收看讨论,笔者的一句话“猪八戒是最现实、最可爱的人物”颠覆了学生喜爱孙悟空的英雄情结,引发全班学生的《西游记》人物大讨论。这些做法让学生产生了阅读的欲望,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让“写”的能力提高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职生积累的知识十分有限,没有一定的阅读与积累,是很难写出像样的作文的,更谈不上好文章了。信息化时代,许多软件可以直接呈现在手机APP上。在中职语文学习中,我引导学生下载美图秀秀、美篇等手机APP软件,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利用一节课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专业实训室、茶叶实训基地、中草药实训基地、校园许多角落, 让学生用手机拍摄自己眼中的风景。教他们用美图秀秀编辑图片,然后在课堂上美篇制作,要求每张图片写上一两句符合画面的文字,并在微信电脑版上展示(每间教室装有电子白板),学生互相交流,老师作指导评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学生在一张图片上能够写上一段话,再经过引导与过渡衔接的点拨,其也能成为一篇不错的写景抒情作文。如,汽修班学生在学校趣味运动会期间,拍摄制作了美篇《最美的时刻——师生趣味运动会剪影》,“十五人跳绳”照片上写了这么一段话:“跳起来吧,相信你的队友,谁也不会放弃你,携手同行,描绘人生的精彩!大展身手吧,何必拘泥于现实,纵身一跃,你的梦想已经飞翔!”这样的做法,语文课堂从教室里走出来,尝试实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走进生活,直面人生,释放心灵,张扬个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使学生喜欢上摄影,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大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有效尝试。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须根据中职生的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引,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智能手机来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语文学习,目前研究尚不多,不是很成熟,而且手机在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摸索和探究。
参考文献:
[1]燕勇.中职语文口语教学探讨[J].文学教育,2012(10).
[2]李玠.智能手机与中职语文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1).
[3]陈萌.微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