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勇
[摘 要] 在中职职业院校中基础护理实训室的管理和改革意义重大。首先简要介绍了中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提出了中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室的改革策略,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基础护理;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181-01
一、中职院校加强基础护理实训室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惊人。中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模式不断转变,社会对优质护理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激增,这在无形中给中等职业院校的医学护理专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内基础护理实训室的管理问题也频频出现,亟待解决。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基础护理实训室的改革成为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二、中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护理实训室的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首先,基础护理实训室的物品管理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一般情况下,实验技术人员都是根据实践的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进行物品的准备。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不能亲自参与,对自己的实训物品“一问三不知”。其次,实训物品的回收与处置存在较大问题。一般情况下,实训物品的回收都由值日学生完成。他们需要在短短的十分钟之内将全班同学的实训用品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但是十分钟对于规整所有物品而言无疑显得十分捉襟见肘。
(二)基础护理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在不少中职院校中,基础护理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纵观护理实训室的整体现状,各种乱象交错丛生,物品损坏、丢失甚至是去向不明都不是“稀罕事”。还有的实训仪器和实训室设备当时花费不菲,购置以后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最终得不偿失。
此外,还有的基础护理实训室购置的物品与教学完全不搭边。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基础护理实训室长期缺乏,而基础护理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则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三)基础护护理实训室的人员管理效率低下
目前,在不少的中职院校的基础护理实训室的管理过程中,人员管理效率低下已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学校将基础护理实训室当作人员养老的场所,这给基础护理实训室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基础护理实训室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场所,对于人员的素质需求也相对较高,缺乏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既不能给学生的实训带来帮助,相反会给基础护理实训课程的全面开展“拖了后腿”。
三、中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室的改革策略分析
(一)建立健全实训室的管理制度
各个中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与自己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基础护理实训室管理制度》《基础护理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都应该逐步跟进完善。
同时,管理制度一旦出台,必须将其细化到每一个责任人,否则所有的制度规章又变成了“空头文件”。每次实训课之前,所有的实训用品都应该提前确认并准备。学生一到实训室就可以马上参与学习,整个实训过程一气呵成,不存在任何的盲点或者是浪费。实训完成,物品的归纳整理和入库也应该落实到个人。只有过硬的制度和不打折扣的实施方能保证实训的最终效果。
(二)基础护理实训室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现如今,我国早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新时代,中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室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大势所趋。按照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一卡通”进入实训室的软件管理系统,而学校的信息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该软件对实训室进行规范化管理。一般情况下,基础护理实训室软件管理系统由门禁考勤系统和监控呼叫系统两部分组成。通过这些系统的相互配合,,最终实现技术护理实训室的高效合理利用。同时,在该软件管理系统中,实训室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训室的利用率得到有效保障,管理效能得以全面提升。
(三)全面提升基础护理实训室的设备使用率
基础护理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課程,实训课在其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护理实训室的设备使用率成为每个中职院校的当务之急。现如今,基础护理实训室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设置模式,模拟病房就是业界“新宠”。模拟病房完全按照正规医院的设置进行,需要模拟人的实训课程就在这种模拟病房式的实训室完成的。这样一区分,基础护理实训课就被成功地分为了两个部分,不需要模拟人的实训就在基础护理实训室中开展,其余的则可以在模拟病房中进行。通过这种改革与创新的方式,基础护理实训室不足、设备紧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中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室的管理过程任重而道远。每个学校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改革。在整个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共同促进中职院校基础护理实训健康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训梅.浅谈基础护理实验室的效率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3(23):208-209
[2]王希梅.浅谈基础护理实验室的问题与改革[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9):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