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国勤
[摘 要] 在当前经济飞速度发展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加强对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就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就业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9-0162-02
所谓中职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其在市场发展以及经营中所包含的可雇佣性质,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得到相应的工作,从而获得报酬。就业能力的理解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种是狭义理解,即中职学生的工作能力,当然在工作能力上还包含获得工作之后的后续完成能力以及职业规划能力。广义上理解就是中职学生自身在社会上的生存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中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学生就业最主要依靠的就是就业能力,同时这也是推动学生在社会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
在经济进步的基础上人才市场要求以及标准越来越严格,这样的发展背景对当前职场条件以及变化等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学生就业能力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以及专业内涵。当然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需要中职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市场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急迫的市场发展环境下人才必须得到更科学的应用,怎样为自己赢得更理想的工作岗位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业能力的提升成为当前职业教学中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新鲜动力的融入创造了机会。尤其是在多元化企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形势下,职业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逐渐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当下人才检测对企业来讲越来越重要,根据人才素养以及能力等选择适合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也从事情管理方面转移到人才本身的管理上,员工变化以及流动率等对人才管理都具有重要影响。对中职学生来讲,其是社会技术性人才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其中临近毕业的学生,对于社会职场来讲属于新人,当然生活环境也出现了很多变化,从学生过渡到职业人员,怎样适应这种过渡期,怎样更好地在职场中生存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就业能力培训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功课,是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手段。
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马克思提出:“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开拓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核心,同样也是能力本位观念,即强调以社会职业岗位需要人才的综合能力来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而目前一些学校专业设置一成不变,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甚至一些授课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知今昔是何年”。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自我封闭,,仍旧是“黑板+粉笔”,可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现代化教学手段闻所未闻。因此,必须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下现代职业教育,过分重视学科内容的形式,将其方向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从关注学历向提升学生能力的方向转型,一定要做到对单一教育以及学历模式的突破,同时积极关注学生自身的生存能力以及学生对待就业方面的处理手段等,帮助学生不断提升适应职场的能力,为其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专业结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育网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声誉。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目标,正确处理专业调整与稳定的关系,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嘴里吃着一个,手里拿着一个,眼睛盯着一个,脑袋里想着一个的专业开发体系。
(二)弱化理论,加强实践性教学
通过实验、实训、现场操作、产教结合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从而发挥中职学生操作能力强的优势,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淡化学科意识,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要想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其“一专多能”的就业本领,就必须淡化学科意识,打破学科界限,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市场需求,适当调整改造某些学科内容,使之互相交叉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应会应能的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增设选修专业,校内实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或“双专业文凭”,扩大、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开设通用科学内容,如:经济、管理、法律、外语、电脑等课程。創造演讲、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等实践机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有较高就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不断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的途径,同时也接触更多的企业,当前需要学校设置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际课程,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规范,同时结合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与学校之间作为合作伙伴,需要成立学生实习小组,当然选择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帮助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以及上班时间,保证不影响学习基础,为企业做更多的贡献。尽量多邀请专业讲师对学生定期进行教课,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合理节约实习期间费用,同时指导他们遵守必要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若是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任何问题,都需要学校依照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协议,尽量不要出现纠纷。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更好面向市场、服务经济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是“请进来”。一是把优秀的企业请进来,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让企业利用学校的场地建立生产实习车间,企业提供主要的生产设备、技术、加工原料以及产品销售等,学校提供学生,这样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也培养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熟悉了生产流程,这样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二是把企业管理或技术人员请进学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让他们给学生介绍企业环境,对用人的要求以及一些实用的专业技术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