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宝龙
[摘 要] 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创新创业视角下的高校发展,更要促进师生产学研一体化的团队建设,加大高校的科学研究力度,促进高校的规模化发展。创新创业视角下的成都体育学院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不仅仅推动了学校的科研发展,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整体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高校师生;产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051-03
现如今,高校学科知识的发展既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和交叉性,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集体性的科研活动,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开放性。国外学者认为高校学生的培养,更要结合社会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促进多学科以及跨学科的多种合作和交流。关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资源共享,就要将科研团队的创新性提高,应用人才资源的多种优势,注重创新性人才的规模化培养,并组建较为优秀的团队,促进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国外的研究越来越聚集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这一问题。国内关于创新性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认为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科学知识的应用,并做好人才的创新性培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同时也要应用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背景,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具体建设对策和建设机制。
一、创新创业视角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高校师生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创业视角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当前创新创业视角下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注重人才的创新性培养和实践性培养,同时也要培养人才的独立自主意识。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创新,而科技的创新归根到底需要借助于人才的力量,因此对现阶段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全面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尽可能丰富人才的创新模式。关于创新创业视角下人才创新性的培养,要保证人才有创新思维,在创新性思维下应用科学技术的力量,促进技术的创新和科技的创新,对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创新创业视角下普通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做好“產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工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多种合作模式,不仅包括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模式,同时还包括学生半工半读的工学结合模式,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验证[1]。
基于教学实习应用阶段,开发工学结合的多种模式。教学实习主要是学生脱产实习之后继续学习新的课程,并结合学校教学企业培训的多种理念,实现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对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而言,结合学生专业性的知识应用,促进企业员工的有效学习,并做好学生试用期的学习工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结合母系统结构模式,进而确定工学结合以及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系统性应用。关于“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不仅仅促进了创新创业视角下普通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要实现创新创业视角下普通高校教育的教学应用,结合工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的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教学作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需要充分发挥改革实践性的作用,在继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普通高校工学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校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校师生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产学研一体化”作为当今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人才需求分析的同时,不仅仅提高学生的技能,而且也重视学生的整体经济发展。在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模式的分析阶段,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主线性的分析应用,促进分阶段的模式分析。“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样也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促进学生对理论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理论性知识,同时也要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力。而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教育阶段,使学生在完成学校课程学习的同时,在企业对课程知识的学习进行实践性的检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整体技能。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作为学生理论性知识检验的一个学习阶段,通过结合半社会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规模化知识性学习应用,加强学生对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应用[2]。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主体,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而工学结合作为学生学习的模式,注重学生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能力提升。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作为学生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模式,注重课程的有效学习和应用,在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发展中,需要促进学生的理论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因此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应用过程,注重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优化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力量
师资结构的优化和培养,需要结合学生进行师资力量发展和应用,在师资结构提升阶段,结合学生的功能性特征学习,,尽可能地增强师资力量。而师资结构的功能优化和应用,需要做好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学习,加强工学结合的学习应用。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同样也培养了大批的实践性优秀教师,优化了师资结构,进而使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过程,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及时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并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了学校的规模化发展和应用[3]。
二、成都体育学院师生团队建设现状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关于现行“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一)工学结合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积极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