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民办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8-03-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邱晓慧
  [摘 要] 专业建设有助于民办高校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日渐成为共识,据此,构筑什么样的理念、建设什么样的专业、形成什么样的机制、营造什么样的氛围、进而铸就“品牌专业”形成一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发展面前的重大课题。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为例,就专业建设的内涵、内容体系进行分析,得出加强专业建设的对应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16-02
  一、专业建设之内涵
  就高职教育而言,其专业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主要是“技术专业”。技术专业的知识构成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由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和职业世界的有关知识所构成。技术专业知识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属综合性高职院校,学校章程第七条中明确规定学科发展定位是“以工学学科门类专业为主,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等学科门类专业协调发展”。围绕该学科发展定位,其在十几年办学历程中逐步衍生出44个专业,分属8个专业大类,其中:电子信息类(6个)、财经商贸类(9个)、交通运输类(5个)、教育与体育类(4个)、旅游类(2个)、装备制造类(6个)、土木建筑类(6个)、文化艺术类(6个)。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4个专业大类23个专业属于工学,占比52.2%;财经商贸、旅游两个专业大类11个专业属于管理学、经济学,占比25%;文学艺术大类6个专业属于文学、艺术学,占比13.6%;教育与体育4个专业属于教育学,占比0.09%。现有学科种类较为齐全,各学科间的权重比例基本符合学校章程的有关规定。但是,专业建设存在着品牌效益不好、专业特色匮乏等问题。工科专业虽为重点专业,至今却没有突出的建设成果,省示范专业、市重点专业、申本专业也未起到龙头的作用,专业群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单打独斗与吃大锅饭的现象同时存在。因此,专业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二、專业建设之重要性
  (一)高等职业教育本身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要求必须加强专业建设
  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化的同时,也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个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承受着来自本科院校、中职学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多元竞争,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的生源减少的压力,一所学校如果不能顺势而上做强、做特,就迟早会在多元竞争的挤压下失去发展空间。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专业的竞争。一所学校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往往就是因为有几个叫得响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因此,加强专业建设,树立品牌、凝练特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加强专业建设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出现增速放缓、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加快的新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要求为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的调整。坚持服务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历史使命,也是立身之本。谁不对接产业、服务需求,谁就会被淘汰出局。因此,坚持服务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的任务。
  (三)专业认证和评估要求加强专业建设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国家对高校办学的管理和监控也在相应加强,监控的手段主要是“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包括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认证、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其中,专业认证和评估就是一项重要内容。
  三、专业建设之实施路径
  (一)转变观念,落实组织和制度保障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加强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不仅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要深入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加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手段、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为专业建设提供长效支撑。
  理顺机制,提供保障。发挥各级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负责人、专业教研室的作用,,完善专业的规划、论证、申报、建设、评估等工作制度,理顺相关工作机制,促进专业建设顺利推进。
  (二)准确定位,科学设置
  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定位一般要比学术型本科院校更具体、更贴近实际需求。普通高等教育属于知识文化范畴,以知识、学科为主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属于技术文化范畴,以技术、行为为主体。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本位,按学科设置专业,按学科理论体系设置课程,强调学生所学知识发展的系统性、完整性。高职教育则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为抓手,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来构建课程和组织教学。而与中职相比,高职专业体系又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专业设置应结合院校办学基础,遵循适度发展的原则,做到专业属性明确、专业名称规范、专业内涵与外延清晰、专业口径宽窄有度、课程体系先进,并力求与国际同类教育接轨,可以与国外院校进行交流与合作。目前,我校招生专业较多,建议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减少专业数,一般认为30个左右的专业有利于开展各项工作。近年来个别招生人数较少的专业,应进行论证,若确有前景的专业,应大力支持,给予其一定的培植过程。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