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力力,房阔
[摘 要] 学业、职业、事业是学生生涯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关键因子,学业决定专业方向,职业解决生存发展,事业重在责任担当。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个人职业中蕴含着行业的发展。探讨优势学科背景下,基于“学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从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事业发展规划三个模块,一年级到四年级分级实施,旨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对学生从入校贯穿毕业的联动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夯实生涯发展基础,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 键 词] 学科;生涯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3-0124-02
学业、职业、事业是学生生涯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关键因子,学业发展是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业发展规划是帮助学生储备胜任职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是获取职业和事业发展的技能准备。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个人职业中蕴含着行业的发展,没有事业和行业精神就没有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更没有个人事业的成长与进步,职业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浸润专业发展思想,传承前辈精神,为未来事业发展获得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
一、变化世界中的生涯認知及生涯进程
目标教育理论认为,过程目标的明确,会使工作由虚变实,有效地避免漫无目的的无效劳动和形式主义。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大,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更有益。因此,在大学生涯教育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职业技能层面,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重点是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创新创业教育重点也不是带着学生办厂、开店,而是企业家精神的灌输。理想信念教育要贯穿大学生涯教育的始终。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支撑,大学生生涯规划就缺乏存在的根基。美国的职业指导专家舒伯(Super)认为,人的生涯发展可以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不同的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不同。大学的生涯规划属于职业规划的探索阶段,是整个生涯发展历程的关键时期。生涯规划早已成为一门专业,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够实现有效指导。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科学方法论学习,在生涯发展不同流派的理论基础上,利用职业发展的量表、心理学量表等手段,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格林斯潘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生涯设计和生涯实施两个阶段,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也不例外。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认识自我、评估自我,逐步实现自我的关键阶段,但是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往往存在试错—纠错—重新定位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我们不可能在大一刚入校时就为学生打造一条完全适合他们的发展通道,大学生涯教育需要及时反馈跟踪,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动态调整发展规划。
二、优势学科背景对生涯发展的影响
优势学科建设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大多体现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在累积优质资源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科梯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进行高水平人才及科研成果的输出,以强化高等教育三大基本职能,努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即学科实力(学科水平和学科特色,含师资水平)、制度建设及管理创新水平、大学的精神气质和组织文化。学科实力是大学竞争力之本,是大学对学生的技能、知识基础的创造、形成和更新产生重大影响、使大学获得性价比竞争优势的能力;制度建设、管理创新是提升大学竞争力的前提;大学的精神气质和组织文化则是大学不可复制的方面,是大学取得竞争优势的“软实力”。
优势学科的构建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求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在学科上的优势可转化为求职市场中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先天优势。如何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我们要将学科优势、历史传承、校友资源充分利用好,将优势学科与生涯规划相结合。优势学科的品牌,使其具有其他学校无法替代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这是大学向学生提供的附加价值。
三、不同阶段学生的培养模式探讨
本文所探讨的培养模式基于“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从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事业发展规划三个模块,一年级到四年级分级实施,旨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对学生从入校贯穿毕业的联动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夯实生涯发展基础,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传承前辈精神,培养具有优势学科特质的高素质人才。
从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事业发展规划三个维度,贯穿四个年级全体学生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工作。低年级属于学生生涯发展的认知探索阶段,更多地关注专业思想的启蒙;高年级属于素质提升阶段和目标选择阶段,确定职业目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就业创业做准备;毕业班属于求职准备阶段,引导毕业生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换,传承前辈精神,为未来事业发展获得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
在低年级,强化学业发展,提高学习力。学业发展规划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学科特质的启蒙,通过专业课程教育和学风建设教育两个模块,开展专业思想学习教育、专业见习实习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学业生涯辅导等活动,帮助低年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高专业学习能力,促进学业发展,培养阶段性职业目标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上,新设专业导论课,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入校即开展专业思想学习教育,各年级、各班级配备专业班导师,每年度组织专业前沿讲座,满足本科各年级学生的专业引导需求。在教育管理上,开展学风建设教育管理系列活动,建立年级班级学风监督员条例,开展学业生涯辅导教育,制定个人学习成长手册,举办“学长制”助学导学学业帮扶活动、“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班日活动、优秀校友报告会、社会实践、专业见习实习、学术沙龙、科技竞赛等第二课堂实践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