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婷
[摘 要]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培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利于优化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市场经济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高技能专门人才;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3-0128-02
现代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培养人才的多样化,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规模成为高校学生总人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搞好高职教育有利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能为社会培养可靠的实用性人才。在世界各地也是如此,比如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质量、层次、规模和效益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在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占大学新生的一半以上。美国的高职院校又称为社区学院,一般规模在2~4万人左右,年龄从15岁到70岁不等,社区学院能提供学士转学课程,学生毕业后可转入大学三年级继续深造,占学生人数的30%。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与岗前培训方式让在校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变化,行业中需要更多具备专业性技术的高新人才。招聘中一边面临就业难,一边面临找不到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的现象,要走出这种困境,高职院校在发展方向上应提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以能力为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应有的技能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理论知识体系认识、职业道德规范、行业标准等多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应同时重视学科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原理,突出高等教育的特性,重视技能技术的培养。
2006年由国家教委、财政部组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2006年与2007年先后选出第一批和第二批示范性院校,为我国职业教育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到榜样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心理发展等多方面,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好教学服务、心理辅导,使教育教学收到实效。
在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上能兼顾企业需求的培训学习模式。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在高职教育中可以开办小企业项目方案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面对工作项目的能力。比如澳大利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潜能的挖掘,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教学课程设置为案例模块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研究分析市场配置和需求,设计创业方案。在教学案例中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学会创新思维方式,懂得遵守行业规则,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等方面,能使学生在毕业时从容面对就业,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人们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将在校高职教育与参加工作后的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还应走科学性研究发展的道路,注重高职教育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强学术课题的研究与探讨,通过课题项目导向的教学组织方式,提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习理论系统。
二、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方向
教育的重要职能和责任是培养人才应对发展和挑战,高职院校要着力于专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推动行业产业优势发展。高职教育在设置专业和设置课程时要尽量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相符合,设置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专业调整和专业建设。
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定位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专业定位应准确,时效性强,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时效性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探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国内外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理念上多学习多讨论,应更多与国际接轨,创办符合经济需求、地方特色并且具备国际视野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社会前景是让培养的人才队伍走出去,适应社会竞争,具备国际专业要求,参与高新科技建设。这样的高级技能人才在现有的社会中十分紧缺,是社会建设发展的动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重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根据实践经验,在解决实際问题时,专业知识导向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专业的眼光能预判出事情发展的方向,能减少操作错误。要重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强是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专业知识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结合行业知识进行互通理解。重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对学生来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行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实践操作中发挥更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视实训项目的培训。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训项目培训。实训项目培训应结合目前行业规定的技能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需求和最新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训操作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扩展专业技能的学习,熟悉行业规范。
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中的问题并不简单,工作任务中出现错综复杂的关系,协调这些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出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大也比不过一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应懂得互尊互重,协作统一地完成任务。
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创新不是胡思乱想,创新是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传统方式的改进,或者根据专业知识体系建立新的技能应用方向。创新思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面对传统技能,通过改进可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能让工作者从繁重的操作中解脱出来。创新思维可以使单一的产品变得丰富多彩,结合实际需要能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创新思维也是创业的一种思路,在培训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利用创新思维,提出更多更新的符合现代化需求的项目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