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立足乡域特色 推进品牌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8-04-2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吴伟华,董佩
  [摘 要] 长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传承、弘扬紫笋茶文化,可以促进地域文化的持续发展、让大众创新创业享受幸福生活、培育乡镇社区教育品牌。学校从紫笋茶文化中汲取养分,根据调研需求,制定学习菜单;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形成联动共享机制;组建紫笋茶文化传承队伍;创设“学·品·游·享”四大体验路径。通过三年多来的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紫笋茶文化体验内容,构建了紫笋茶文化体验的社区教育路径,开发了“紫笋茶文化体验”教材和读本,促进了紫笋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推动了县域茶产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紫笋茶文化内涵的社区教育培训品牌。
  [关 键 词] 紫笋茶文化体验;品牌建设;实践
  [中圖分类号] TS2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3-0140-04
  一、背景意义
  (一)长兴紫笋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茶圣陆羽在此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产于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的紫笋茶,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茶,更被陆羽论为“茶中第一”。唐大历五年(7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兴建于此,此后皎然、颜真卿、杜牧等大批文人名士在此品茗斗诗,顾渚山一带至今还保留了唐宋摩崖石刻三组九处,紫笋贡茶、金沙贡泉、紫砂壶堪称茶事“品茗三绝”。这些雅话古迹不仅提升了紫笋茶的文化品位,也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深厚根基。贡茶院遗址及摩崖石刻于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笋茶制作技艺、紫砂壶烧制技艺分别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近年来,长兴县各级政府部门非常注重紫笋茶文化的普及与推广,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2015年4月水口乡社区教育中心就紫笋茶文化知晓度对水口乡的300名居民进行调查,在如“《茶经》的作者是谁?”等十个常识性问题的问卷调查中仅有3个问题的答对人数超过50%,有3个问题答对人数竟低于10%,调查反映出市民对紫笋茶的认知度不高、健康饮茶理念缺乏、茶人“老龄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紫笋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严重阻碍了紫笋茶文化、茶产业、茶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二)大众创新创业享受幸福生活的需要
  水口乡历来有“茶文化圣地、生态旅游乡”之美誉。紫笋茶业和农家乐是水口乡的两大支柱产业,目前,水口乡共有紫笋茶园1.2万亩,茶叶年产量约6.3万公斤。“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从唐朝开始,作为贡茶的紫笋茶就盛极一时。然而千百年过去了,紫笋茶却迟迟没有跨出地域界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长兴水口乡400家农家乐在经营中很少融入紫笋茶文化,很多来水口乡观光的游客知白茶却不知紫笋茶,甚至误认为紫笋茶是紫色的、是笋和茶的结合。紫笋茶品牌影响力弱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更好的发展。普及茶知识、弘扬紫笋茶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紫笋茶、认同紫笋茶,经营紫笋茶、消费紫笋茶,更好地使紫笋茶产业推动、带动当地百姓创新创业、增收致富。
  茶,传递着健康与和谐。长兴人喜欢饮茶,,在调查中有67%的人常饮茶,但是只有38.67%的人了解泡茶时应注意的事项,日常生活中的饮茶习惯需要和健康理念相结合。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品茶是一项能够解压的休闲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茶德弘扬“清、敬、和、美”,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弘扬茶文化,有利于助推长兴人所倡导的“和文化”,建设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环境和美、事业和合、社会和谐的幸福长兴。
  (三)乡镇特色社区教育品牌培育的需要
  紫笋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是社区教育不可多得的优秀资源,而社区教育全程、全面、全员的教育功能和地域性、整合性、教育手段多样性等特点,正是传承紫笋茶文化的极佳平台。水口乡社区教育中心是浙江省示范性成校、湖州市现代化示范乡镇成校,建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技能人才陶瓷工艺师培训项目基地和长兴茶艺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近年来,开展了茶艺师培训、紫砂壶工艺培训、茶楼经理人培训、茶文化讲座、农家乐系列培训等教育培训活动,为本实验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紫笋茶文化体验”为载体,借力紫笋茶文化,开展社区教育,更有效地发挥社区教育传承地域文化、服务当地经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功能,以此推动水口乡社区教育创品牌上台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社区教育推进地域文化传承、服务地方经济”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二、概念界定
  紫笋茶文化包括《茶经》、紫笋茶历史、紫笋茶文化古迹、紫笋茶诗词歌赋、紫笋茶名人轶事、茶叶科普知识、茶与健康、紫砂鉴赏等。本研究项目中紫笋茶文化的体验包括:普及紫笋茶文化;体验紫笋茶艺术;感悟紫笋茶茶道;游历紫笋茶古迹;品味紫笋茶佳肴,知茶懂茶,发挥茶文化育人功能,助推茶产业的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开展学习需求调查,制定茶文化学习菜单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紫笋茶文化体验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地传承、弘扬紫笋茶文化,学校依据初期调研数据,根据社区居民在茶文化、茶知识、茶健康、茶艺术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按全民普及、技能培训、文化提升三个不同的层次要求制定紫笋茶文化学习菜单。
  (二)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形成联动共享机制
  为了保障紫笋茶文化体验特色培训项目能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整合县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和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文联、县茶文化研究会、乡文化站、乡农家乐协会、乡中小学(幼儿园)、村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等辖区资源优势,形成联动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场地设施、学习资源的共享。
  1.人力资源共享
  学校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单位、长兴社区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分别成立了以长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为组长的12人项目领导小组、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杨淑珺等6位专家组成的指导小组及水口乡社区教育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实施小组。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