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佳蕙
[摘 要]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渐重视,要引导职业学校的学生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让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抛弃过去的旧观念。因此,单纯的课程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如何对中职生的灵魂重塑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思想工作跟上了,中职学生改变了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才能有所成。蓦然回首才发现,国学竟然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不竭的智慧之源,让中职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构建文化自信、重塑灵魂、塑造大国工匠精神,并受益终生。
[关 键 词] 中职;重塑;灵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3-0169-01
一、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三十年的发展也是我们学习西方的过程。经济的飞速发展,温饱问题的解决,也带来了更高的精神需求。这也正符合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经济的突飞猛进,要求精神世界大得配套匹配,但明显我们这几十年的发展,只是过度关注了经济效益,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在世界文化格局中,也越来越需要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来为世界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三十年的文化学西方,让我们的下一代逐渐在迷失自己无法寻找到精神的家园。正如1988年,一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开会所共同呼吁的:“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汲取孔夫子的智慧。”今天我们赫然发现,国学竟然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不竭的智慧之源。
二、中职学生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渐重视,我们要引导职业学校的学生重新对自己定位。让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抛弃过去的旧观念:认为自己是被普通高中挑剩下的,表现出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无法正确对自己做出评价,做事眼高手低,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过高。因此,单纯的课程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如何对中职生的灵魂重塑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思想工作跟上了,中职学生改变了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才能有所成。蓦然回首才发现,国学竟然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让中职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构建文化自信,重塑灵魂,受益终生。
三、国学经典走进中职语文课堂,重塑学子灵魂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重新塑造着中职生的灵魂,如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倡导使中国几千年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和价值体系,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时,国学经典中呈现出的灿烂文明,也能使孩子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危机意识、有天下舍我其谁的有担当的下一代。
(一)语文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时间来诵读经典美文
好文自应朗朗读。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经典的诵读无意仍然是学习经典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通过郎朗诵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最终养成一定的语感,积淀鲜活的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让学生自己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法对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也更为简单实用、易于操作。我每节语文课上课前10分钟预备时间,和学生一起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诵读内容由浅入深,依次进行。刚开始诵读《弟子规》《孝经》《诗经》,接下来以《四书》《五经》诵读为主。
(二)专门开设诵读课,营造师生共度的氛围
我校发给所有学生《国学经典选读》一书。利用每周三下午二节课后开展阅读活动,三个年级的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一起走进经典、诵读经典、领悟经典,学习氛围极其浓郁。通过一年来的试运营,成效显著。一般学生均已背会《大学》《论语》《中庸》三本经典。
(三)开展读书会活动,让学生发表见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校引进了樊登读书会项目,为好读书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国学经典诵读做了进一步的跟进和延伸。在我校开展的樊登读书会活动中,我校中专部诵读经典的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引来所有师生的瞩目。
(四)定期组织经典朗诵比赛,以赛促教
当学生诵读积累一段时间之后,从内心来讲他们有展示自我的需求。而诵读比赛就会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会掀起一次次诵读的高潮。我校一年来一直坚持一月组织一次经典朗诵比赛,各个班级积极参与,表演方式异彩纷呈。各种不拘形式、大胆创新的节目形式,表达了我校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今年职业活动周变成了国学展示汇演,得到的市教育局及各兄弟院校领导的一致赞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国人的文化信仰。让中职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重塑自己的道德文化价值,构建起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中職生健康成长,并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