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先做后学”教学模式在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18-04-2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董伟
  [摘 要] 分析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阐述了“先做后学”教学模式的由来及特点,最后用教学实证论述了“先做后学”教学模式在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中应用及效果。
  [关 键 词] 先做后学;教学模式;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3-0182-01
  一、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化工单元实训教学的特点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要求学生能够读懂PID流程图,熟悉操作原理、设备结构以及安全操作的要点,然后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小组合作完成设备的开车、运行及停车操作,操作过程中能及时、正确记录有关工艺数据,并处理突发的状况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往的教学都是先讲理论,然后再实践操作,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态度、方法等因素,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有关识图、设备、安全等相关的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的学生学习有困难,大部分的学生表面上能学懂理论,但是在实操综合应用时也是频频出现问题,以至于实训课程进度缓慢且效果不理想。
  (三)问题成因
  主观方面包括学习准备不足、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重点的确定缺乏足够的理性、学习自信不足、学习效率水平不高[1]。客观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先理论学习、后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大部分中职生的学习。因为大部分中职生的学习风格使他们对这种模式效率不高。
  二、“先做后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特征
  (一)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要求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主观经验。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其中“做”是教和学的中心,也便是教育的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郭教授也提出“生本教育”的思想,其思想的精髓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十六字方针。郭教授认为,“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2]
  (二)“先做后學”教学模式的特征
  “先做后学”教学模式是在老师主导作用下,有目的地对教学目标创建一定的实习环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在实践中未懂得的问题[3]。先做后学反映了人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一般来说,在人类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的时候,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头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化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因此,先做后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先做后学”教学模式在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认识设备,初步操作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下发工作任务单,告知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带领学生认识设备、熟悉工艺流程,让学生对设备和工艺进行初步感知,形成具象的认识,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初步操作设备、完成任务,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
  (二)学习规程,详细填写工作任务单
  在步骤1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操作规程,详细填写工作任务单中开车前准备、正常开车调至正常、正常停车中各个步骤,以开车前准备为例,学生须完成主要设备及位号、阀门仪表位号、主辅料工艺流程以及开车前设备的检查、阀门状态的确认。
  (三)实际操作,发现问题
  学生在完成步骤2后,经老师确认后可上设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独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师只需保证不出现事故,可让学生自由操作,但必须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操作完成后要自我总结出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四)深入学习,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发现普遍存在三类问题:(1)对工艺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理解不够深刻,不能调到要求的工艺指标。(2)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沟通不协调、不合理导致操作衔接不好或失误。(3)对出现的意外状况不能及时、灵活的处理。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须进一步学习,老师也要进一步讲解,这时的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并且由于有了操作的经历和体验,学生再学习书本上的规律、方法、经验时,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活的、有落脚点的、直接迁移的,远比先学再做来得更加高效和深刻。
  (五)再次操作,完成任务
  各小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确认后,可再次上设备操作并练习,直至操作熟练,,完成操作任务。通过再次操作大部分问题可得到解决,但各组根据情况不同还有个别的问题,这时各小组可相互学习或向老师请教解决问题。
  (六)总结评价,再次学习
  各小组总结本组的操作步骤、经验、方法以及不足,最终完成任务单,并进行汇报展示。老师对展示给予点评,并作总结,完成整节课。这个过程又是学习的过程,因为每组都操作了,大家在分享、展示时是有共同语言的,而且是积极的、发自内心的。
  参考文献:
  [1]夏金星,屈正良.职业教育心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5-108.
  [2]顾长喜.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学做结合: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6):85-86.
  [3]李华.关于“先做后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10(11):110.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