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静,曹建扬
[摘 要] 以苏南某三星级学校为例,提出了中职物流技能大赛与物流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的六个实现路径,即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相融合,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融合,与专业师资培养方向相融合,与专业教学管理机制相融合,与专业职业岗位技能相融合,并详细阐述了每个路径的具体做法。
[关 键 词] 物流大赛;物流人才培养;有效融合;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5-0238-02
自江苏省举办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以来,随着大赛组织的日益完善,大赛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参加江苏省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促进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彰显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和品牌,已越来越成为江苏中职物流人的共识。代表各校参加省、市级现代物流大赛的中职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从大赛的引领作用看,大赛已经越来越成为中职物流学校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善实训设施和条件的“方向标”和“助推器”。那么,怎样才能促进中职现代物流大赛与物流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切实提高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物流大赛在中职物流人才培养中的“潜入式”着陆呢?苏南某三星级中等专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多年的办学实践和参赛经验为中职物流大赛与中职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探索了一条合适的路径。
该校坐落在江苏省沿江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是该开发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拥有保税物流中心和数个大型港口物流码头。学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创办于2005年,经过十年的办学实践,该专业已成为江苏省示范专业,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在2个以上的班级。该校师生连续多年参加省、市现代物流大赛,在物流单证处理、叉车等竞赛项目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校实现中职物流大赛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核心: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直接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目标和要求。要实现中职物流大赛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就必须把技能大赛的內容和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一)将竞赛项目纳入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所在区域物流企业的发展情况,该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了仓储与配送、国际货代两个专门化方向,为实现物流技能大赛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融合,该校将大赛的四个项目纳入了专业课程体系,其中,现代物流中心作业和叉车作业纳入了仓储和配送方向,物流单证处理纳入国际货代方向,物流运输作业纳入了仓储与配送方向的职业拓展模块,这样,以课程为支撑,实现了竞赛项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
(二)将竞赛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要求
该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专业调研,在开发专业课程教学要求时,将最新的物流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技能大赛的评判标准和要求、大赛的竞赛内容有机结合,融入课程教学要求中。同时,打破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训分开实施的桎梏,整合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训教学体系,要求以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重新整合和编排教学内容,深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保证竞赛内容融入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的衔接性和实效化。
二、实现: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相融合
专业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过程,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实现中职物流大赛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教学过程必须与竞赛的要求相融合。
(一)重组课程教学的内容
该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推进人才培养过程与大赛要求相融合时,首先进行的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组,该校依据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和行业职业标准,将竞赛内容分解,转化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中,组织人员开发了《物流单证处理实务》《仓储与配送作业实务》《搬运与装卸作业实务》《运输作业实务》四门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教程,以课程为支撑,教、学、做、赛合一,将技能大赛直接融入课程教学中。
(二)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该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按照竞赛要求和评判标准,将工作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子竞赛项目,教学时直接开展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模拟竞赛,仿真物流技能大赛的现场与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竞赛的过程和氛围,实现了大赛从“尖子生”到“普通生”、从“精英化”到“普及化”的转变。
三、依托: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融合
专业实训基地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平台,直接决定着专业是否能够培养出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相贴近的技能人才。要实现物流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必须以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
(一)购置符合大赛要求的实训设备
该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进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根据物流技能大赛和课程实施的要求,结合物流企业当前采用的设备设施现状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采用动态更新的方式,不断加大实训设备设施的投入,及时购置符合大赛要求的实训设备,并与物流实验实训室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定时更新相关软件和设备,在实训条件层面满足了校级物流竞赛和课程实施的需求。比如,叉车作业原先是整合在仓储与配送实训中心的,为适应大赛需求,该专业新建了叉车实训场地,并结合区域物流企业的需求,配置了相关实训设备。
(二)构筑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训文化
该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设计和布置物流实训中心和实训工场的过程中,邀请行业代表和物流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设计,许多场景直接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建设,在学校场地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则进行微缩化处理,力求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置身于与企业相同或相近的工作环境中,相关的工作要求也直接采用物流企业的管理标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养成,人才培养的职业化和企业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