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丽芳
[摘 要] 目前,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教育改革也随之在中职学校广泛展开。而平面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性学科也走进了教育领域。传统的过于单一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设计语境生成,导致设计教育观念和社会发展脱节。以平面设计教学为例展开讨论,对中职学生的情况做出了具体分析并总结出了几种提高互动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供广大中职平面设计教师参考并借鉴。
[关 键 词] 平面设计;互动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148-01
一、对中职学生情况的具体分析
中职学生相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中职学校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为目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对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了分析,总结出了中职学生比较突出的几个特点。
(一)学生的自信心不足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好坏都是由成绩好坏来决定的。因此导致一些成绩差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得不到老师或父母的重视与肯定。其实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周围人的肯定与表扬,这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温暖,会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自信。由于中职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长期生活在大家不太重视自己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
(二)学习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生活中,有些学生花费的时间比别人少,但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学生经常挑灯夜战,却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所以只要进一步优化中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间,收获也就相应的比原来还要多。
(三)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
大多数中职学生为留守儿童,在他们的成长中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形成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喜欢参加学校劳动或者热衷于动手类课程,因此动手能力较强。
二、提高互动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注重课程之间的“交叉”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题化和综合化的认识,构建一个交叉形的课程结构。以环来打比方的话就是,每一个环状代表一门课程,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它们都有着既独立又相互交叉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保证学生在每一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都能迅速运用到实际的平面设计中去,并在下一门课程的课题中得到印证,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二)在课堂上注重各主体之间的互动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互动都是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活动,它是一种单向的对应关系。但平面设计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它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而是一种在观念、思维层面上的双向碰撞。课堂的主体就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许多老师能想出来的创新理念学生未必想不出来。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设计能力。
那具体怎么办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将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互动转变为双向互动。同时,还应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纳入“互动”这个概念中。因为他们不仅是同学,还是竞争者,是构成教学关系的主体之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比教师大得多,因此,我们可以将课堂上的双向关系进而演变成三向甚至多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中对课堂加以模拟
在课堂上,当学生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运用模拟式课堂的方式活跃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在班上找几个学生模拟成某公司的成员进行实际演练,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供模拟机会。笔者这里以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在课上将学生模拟划分为不同的小公司,并根据教师的指示说出自己的公司产品要求,,各公司可以相互交换工作任务以完成整个学习进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各“公司”都介绍完自己的产品要求后,组织学生对各公司的产品要求进行点评,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模拟式课堂的学习,使自身的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以后就业成功的几率。
综上所述,互动教学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它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还要结合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些都要靠教师自己去探索并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吸收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才符合新课标改革下的教学要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林林.新课改下的中学计算机“互动实践”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3).
[2]赵洪波.计算机基础课程名媒体互动式的教学系统分析[J].电子制作,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