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悦
[摘 要] 高校要积极落实系统化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控机制,按照创新化教学结构和改革要求落实更加系统的实践教学双向提升机制,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相关优化创新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念;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149-01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中,理论教学要将引导学生认知自我作为关键点,借助职业信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落实具体政策体系的基础上,提高教學水平。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的意义,没有制定有效的教学结构提升学生的专业成长水平,就会造成教学机制建立后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加之部分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经验不足,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造成学生不能有效应对现实困境的原因。
另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体系中,依旧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结构发展滞后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理念陈旧导致的。若是忽略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整个课堂十分死板[1]。
除此之外,实际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型讲解时,将重点都落在了理论知识层面,造成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水平缺失问题严重。特别要指出的是,近几年网络技术实现了发展和改革,微商的普及对传统市场经济也产生了影响,若是教师一味采取单一化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就会制约学生的综合发展,使管控措施和管理体系不能发挥其实际价值。陈旧的教学理念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效果并不能满足预期,实际应用价值较低,也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影响。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念优化创新的对策
高校要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建立更加有效的教学措施,保证教学框架体系的完整性。也就是说,要整合教学管理机制,提升教学效果和综合教学水平的同时,从现代化管理理念出发,确保从根本上认知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的价值和优势,保证操作流程和实际应用效果相贴切[2]。
(一)优化教学理念
为了保证高校人力资源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序性,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学流程的设置过程,并且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理念的完整程度,确保相关教学指导体系和教学流程能真正贴合学生的基本需求,一定程度上建构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另外,教师要转变教学身份,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建构系统化的人才管理机制。教师在教学理念转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基本学情,保证其知识内化符合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求,从而结合学校的基本教学环境,开展更加系统的教学实践技能培训工作,维护管理效果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化程度。
(二)完善教学模式
在教学框架体系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进度,维护教学过程的同时,保证教学流程和教学水平都能满足专业化要求,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设置课程时,,要将社会人才需求作为基础性教学导向,并且升级教学模式和实际教学环境的贴合程度,应用创新化教学路径和改革方法保证教学水平符合预期。另外,教师可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添加一些知名企业的管理案例,保证学生能更好地内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实际应用技能,实现教学目标。
(三)优化教学考核机制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除了要转变传统教学流程外,也要秉持现代化教学理念,积极落实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机制,确保学生的综合水平得以优化。除了进行试卷理论考核外,也要对小组技能训练的水平和综合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保证考核水平符合标准[3]。
(四)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要积极落实系统化教学体系,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整合教学内容,保证资源的全面升级,且相应的教学结构能满足教学内容的全面性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建立教学机制时,要保证教学结构能满足综合性升级的目标。学生除了在课堂中能学习到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外,也能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全面认知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念优化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健全现代化教学模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教学系统化水平,确保学生能深刻认知到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教学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奚昕.应用型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5,13(3):94-97.
[2]孔德议.基于“三创”教育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4):181-183.
[3]黄丽华.应用型高校重点建设课程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6(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