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维娟 本文字数:2521
[摘 要] 主要概述信息时代下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并重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中探究信息技术教学法在这三个环节中的合理应用,以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让学生在平时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中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同时,也方便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做好知识的整理、分析、规划,从内容理解深入人物内心理解,从景观描写深入背后的深意探究,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情感素养。
[关 键 词] 信息时代;中职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62-02
中职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合理化应用,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在新教学模式中融入新的教学素材。动态化的教学资源展示能更好地丰富课堂内容,也能让课堂在声情并茂的展示中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一、信息时代下中职语文教学开设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大的帮助,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助力。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网络当中获取到更多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信息技术能够让教师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便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學方式下,学生会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从而更加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使教学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眼界更加开阔、细节更加完善。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是一门偏于抽象的学科,若使用语言讲授的方式,学生在大脑累计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出一幅景色的画面、人物的心理变化等,但信息技术的引入能让教学的直观性更好地凸显出来。同时移动手机的普及会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语文的学习,能从海量网络资源上涉猎知识,对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有积极影响[1]。
二、信息时代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一)利用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课程受到课时限制,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展开高质量的预习工作。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这样的预习方法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工作效果,但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却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当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有限,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十分有限。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信息搜索的能力已经基本具备,并且具有较为浓厚的使用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完成预习工作。预习过程中要将重点集中到文章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创作的动机上,收集相关资料并将其带到课堂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例如,在学习与《红楼梦》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节选部分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制订预习目标,让学生收集曹雪芹相关的个人信息,了解曹雪芹在编写红楼梦时所经历的故事。要掌握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以及整个故事的主线脉络。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预习工作,学生将会在课余时间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信息,并通过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交换彼此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而更好地收集信息,高质量地完成预习工作。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将会对相关知识点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将形成更为牢固的记忆。这便使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学生能够做出快速反应,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展开学习。促使教学进度加快,提高教学效率,将更多的时间节省下来提供给学生开展讨论或者合作学习[2]。
(二)课堂教学用好课件,强化教学效果
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且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没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不具有较好的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专注力不强,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偏差,课堂上容易分心走神。所以中职阶段教学要深究如何生动地为学生讲授知识点、如何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通俗、如何为学生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而上述条件的达成需要依靠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总之,教师若能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相信必将开创出语文教学新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使用的最普遍的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性体现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有效应用,加之PPT系统中的强大编辑能力,能将课件中的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并能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但现在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工作责任心的问题,没能更好地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彰显出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仅是将板书内容转移到电子屏幕上,在电子屏幕上快速进行播放,学生鲜有时间理解,甚至教学效果比不上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效果。大量的内容堆砌使课堂的整体内容增多,但是内容线索凌乱,影响学生课堂吸收效果;有时教师引入的视频或者音频内容与课程关系不够紧密,虽然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对知识理解助力不够。总之,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做好综合信息知识内容的应用,更能在精心制作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