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永智 本文字数:2781
[摘 要] 自2019年起,福建省全面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并以此作为中职生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中职学校的老师、校长和家长以及社会上有关的人员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赞同,认为可以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养;也有人反对,认为中职生只需拥有一技之长就可立足社会,不必去搞学业水平考试。众说纷纭,但是最后所有的中职学校都得去面对这一现实。为了加强对公共文化课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为了切实提升公共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决策层双管齐下,齐抓共管,以此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引入普高机制,着手统一编写复习教材;引入普高机制,建立期末统考制度;引入普高机制,加强文化课教学教研;学校决策层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制订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适当增加课时数,有利于讲课与复习;真抓实干,狠抓教学常规检查;加强教学评价,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关 键 词] 学业水平考试;公共文化课;教学质量;有效监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64-02
随着整个社会(用人单位)对中职生文化程度、文化素养的要求普遍提高,教育部、教育厅对中职学生公共文化课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2019年福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都将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德育、计算机五科的学业水平测试作为中职生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中职学校该如何应对,是一个很迫切的现实问题,怎么做?如何做?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公共文化课的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所有中职学校管理层、决策层面前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一、目前中职学校公共基础学科普遍存在的现状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现状——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基础较差,这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喜欢学习,对文化课不感兴趣,老师上起文化课特别费劲。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成了“低头一族”,在课堂上玩手机,不认真听讲,遑论上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他们来到职校后,没有什么人生规划,成绩的提高无从谈起。
(二)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通病”——重动手能力,轻文化课教育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重动手能力、轻文化教育的倾向。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到中职学校来,就是为了学一门技能,毕业后走出校门,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只要机台懂得操作,实验懂得做(如数控、电子电器、生物化工、汽车车辆维修、汽车外观装潢等),其余的都不管,导致学生书写潦草、错字连篇、词不达意……有的学生对国家时事政治、热点新闻漠不关心,文化课成绩一塌糊涂。笔者所在学校,2018年5月举行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四科公共基础课期中考,成绩最差的都集中在电子电器、数控等动手专业的班级,平均分集中在27.2~56.6分,其他动手专业相对好一些,平均分也只有在41.3~58.1分。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公共文化课的成绩,值得学校管理层、决策层深思。
(三)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单一,吸引不了学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中职老师还是一直采用讲解法(如语文、英语、德育老师),较少尝试用讨论法、小组交流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学方法,他们觉得让学生来讲解或回答问题就是耽误时间,不如自己讲得更有条理。一节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偶尔动笔在黑板上写写板书,较少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交流,学生觉得和老师之间的距离遥不可及。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讲,到最后一个班级讲课的时候,多次机械重复,语言也变得寡淡无味,味同嚼蜡,学生更是听得无滋无味,没有丝毫兴趣可言。一堂课讲下来,学生记住的很少,掌握的更少。教的效果差,学的效果更差。
(四)中职学校文化课教研现状——教研氛围淡化,缺少切磋和交流
由于中职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也没有统考的严峻考验,所以,教师的职业压力相对较小,课讲得精彩与否关系不大。在这种状态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觉得上完课就是完成了一天的任务,没必要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其他老师交流经验也可有可无。课下,教师不注意教学反思,一堂课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没有学会什么,都不去反省,时间一久,教师间的教研氛围变得逐渐淡化,没有了竞争和动力,没有教研组长的督促,,没有同事间的切磋和交流,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消失殆尽。
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决策层双管齐下,全面提升文化课的教学质量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存在的“通病”和学生现状、教学现状、教研现状,要全面提升文化课的教学成绩,加强对文化课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决策层,双管齐下,齐抓共管,全面提升文化课的教学质量。
(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1.引入普高机制,着手统一编写复习教材
普高在进入高三年总复习之后,当地的新华书店(或者书商)就会向学校提供一批高三总复习教材,每一科都有不同的几个版本,尽管版本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学校让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从众多复习资料当中自主选择一本最令你满意的复习资料。这本复习资料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点归纳齐全,知识体系完整,对师生双方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复习。以语文科为例,语基部分就包括了字音、字形、标点符号、实词、成语、惯用语、熟语、修辞、病句修改等,阅读部分分为叙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普高的老师就可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一章一节地复习下来,科任老师易于操作,学生也易于复习。恰恰相反,中职学校就缺少这种复习资料,考试又要考到上面那些知识点。科任老师由于手头资料短缺,难免会处处被动,无所依靠,任课老师只能零敲碎打,讲一份练习,就叫学生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记一下,缺乏系统性。基于此,笔者建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统一编写复习教材,对公共基础课必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把它们一一罗列出来,接着配备一些练習,最后再附上知识点的备考清单,这样既有利于老师的备课、讲课,也方便学生的复习、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