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文 本文字数:2593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集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于一体的“互联网+”模式对国内高职思政课的影响巨大。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提升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结合“互联网+”在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一系列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166-02
一、“互联网+”在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互联网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教学领域中,并在随后逐步释放出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在深刻改变社会运转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独到看法,同时也给教学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持有态度
高职教师对“互联网+”的应用所持有的态度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有重要影响。“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对教育领域而言,互联网与其深度融合,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由相关数据得出,近一半以上的高职思政教师非常赞同在思政课堂上运用“互联网+”技术,近30%的教师表示比较赞同。因此,绝大多数的高职思政教师肯定了“互联网+”对思政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2.课堂应用情况
高职思政教师大多已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说明“互联网+”在思政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仍有少数教师从未在思政课上运用“互联网+”,仍然采用教科书、板书等老式教学媒体,尽管数量不多,但还是反映出对“互联网+”应用的不足之处。
任何一门课的讲授都希望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理论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理论教学与当下鲜活的时事之间的桥梁,使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目前,在高职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之一是众多的大学生被明星真人秀和各类“神剧”吸引,他们在课余甚至课上时间获取时政新闻、言论观点和深度评论的渠道,更多的是微博、微信以及各类手机应用。在掌握学生这一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系统对各类网络平台的关键词汇、热点事件、焦点现象进行挖掘、分类和整合,并在讲授思政课重要理论知识时以我们所整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趣事或真人真事为引入点,对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内容加以生动、接地气的点评,使思想和知识生动起来。
3.教师角色转变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其已成为高职思政课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互联网+”推动了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扩展了高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平台。“互联网+”给思政课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升级带来契机:“互联网+”打破了教育者对知识的垄断,使知识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利用知识。
高职思政课引进“互联网+”之后,促使传媒教学模式产生变化。教学改革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组织专任教师通过建QQ群、微信群、论坛、开发APP手机应用、编辑微信公众号、录制网络精品视频公开课等对学生进行在线教育,把经过教师编辑的核心观点和重要内容通过线上教育的形式传播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突破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己错过或感兴趣的知识点。有效发挥“互联网+”的长处,增强教学效果。
4.提升教师整体素养
高职思政教师有待提升的素质技能是网络技术,说明其计算机使用尚不熟练。另外,高职思政教师需加强的素质技能在某种程度反映了上述调查结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于教学之中,使教师意识到自身整体素养偏低。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教师整体素养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如新多媒體应用技能、交互学科知识等,而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学校、政府等的支持与配合。
一般来说,教师对“互联网+”的成功应用有重要作用。高职应重视师资团队的构建,以新观念、新技术等来对教师展开训练,引导其正确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进而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而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素质是有效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关键。由此可见,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在自身基础素养的前提下提升信息技术和课程统一技能、信息分析技能等。在对这些素养展开培训时,应关注实践性,切忌过度强调理论。
(二)学生方面
1.学生持有态度
大部分高职学生完全接受思政课上引进“互联网+”,然而仍有少数学生对“互联网+”的不足和缺陷提出质疑。由此可见,有效规避“互联网+”应用的不足和缺陷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左右的学生选择传统教学媒体。向学生询问原因之后,这些学生选择老式教学媒体是因为“互联网+”的应用增加了信息量,很难深入研究教材知识,学习内容表面化。据调查表明,30%左右的学生肯定“互联网+”对思政课教学的正面影响,65%左右的学生持怀疑态度,即认为“互联网+”对思政课的影响不确定。另外,还有少数学生持无所谓态度。事实证明,一半以上的学生建议需结合思政课具体教学内容来合理搭配“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