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

2019-06-1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常斌 本文字数:2490
  [摘           要]  中职学校的核心目标是培育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除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外,还掌握着熟练的专业技能,岗位适应力与转岗能力相对较强,就业较易。然而,当下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仍过度偏向于灌输式教学,而不注重“授”学生以“渔”,以至于学生技能素养无法提升。由此,在阐述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设计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更具有效性的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设计策略,期望能为中职学校专业课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004-02
   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成长为契合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也要求中职学校及其老师要开展有效、高效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设计。良好的教學设计能活跃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的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能创造某种吸引学生施展个性的氛围,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能让学生将个人学习与个人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深度理解“学做人、学做事”,进而成长为适应时代、行业、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然而,笔者在实际调研中却发现,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理念和实践活动都未真正得到实质性突破,主要问题有:
   一、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设计缺乏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设计背离实际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仍偏好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的中职专业课程标准设置学生专业技能培育目标,而不注重结合地区差异、生源质量差异等编制特色化目标以针对性培育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如部分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明显过高,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理解的,以至于这些学生经常遇到学习障碍,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被严重挫伤;部分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则过低,安排的教学内容过分简单,导致学生即便习得专业技能也无法契合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长此以往,学生便容易因就业挫折而自我怀疑,甚至否定自己,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授课内容缺乏活力
   1.“通才化”理论比重过大
   随着行业内部分工愈加细化,企业对中职生专业技能提出了更严格的“方向化”要求,然而,普遍中职学校却依旧喜于利用“通才化”方法开展专业技能应用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只注重理论而轻视方法、只注重应试而轻视应用、只注重接受而轻视创新,长此以往,不但学生专业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培养,专业课堂还变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一些中职生甚至因此失去了技能探究好奇心,厌学情绪增强,以致其毕业后岗位适应力差,无法胜任专业水准较高的实践任务。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由于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过度灌输理论知识和编程技巧,该专业大多数学生养成了“纸上谈兵”思维,而无法利用专业技能帮助就业单位高效解决CNC装置、速度控制单元等的配置问题,使得就业单位对学生工作能力倍感失望。
   2.技能教学未衔接实际生产
   中职专业技能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契合实际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以切实增强社会服务后劲,推动社会大步前进。但笔者调研时却发现,普遍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技能教学目标都背离了劳动力市场的现实技能需求,甚至严重脱离行业技能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极少和企业等用人单位保持长期互动沟通,不曾定期开展专业技能需求调查,以至于闭门造车问题严重,无法根据最新人才需求升级优化专业技能教学设计,以致学生习得技能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同样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笔者发现一些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技能课程仍将落后的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作为教学重点。事实上,这些加工工艺早已被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的机床数控系统替代。因此,中职专业技能教学有必要及时跟进市场,与市场保持同步,以便学生毕业就职后能与社会实际生产保持高度衔接。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
   1.学生自主参与权利被弱化
   在中职专业技能课堂上,学生理应占据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知识传递都应围绕该主体能力发展进行。但笔者通过随机访谈却发现,大部分专业技能教学课堂都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传递完成,而不注重创设互动机会,引导学生间、师生间沟通交流,更深入地理解专业技能内容。虽然一些专业教师授课前有事先拟定几个问题,但由于问题缺乏设计,层次性与系统性差,不是太难就是太容易,导致学生互动热情急剧下降。长此以往,专业技能教师就认为提问和互动不再必要,进而导致学生自主参与权利被弱化,主体地位被侵占。
   2.教学方法单一且忽视实践
   近些年,不少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师都已意识到转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一些教师还效仿国外成功模式,如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确,这些先进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由于这些方法过分局限于学校场景,与社会企业真实环境脱离,,学生较难习得和岗位、就业紧密关联的技能与经验,也较难理解学校所学知识和社会实际应用间的联系,以致其容易丧失持续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加上教师对先进教学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单一教学方法重复使用,学生渐渐觉得枯燥乏味,更难长期坚持专业技能的学习。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