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红国 本文字数:2529
[摘 要] 在中職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低下以及应用能力差等情况,这直接影响了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运用生活化教学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生活化;中职;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04-02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对比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不少学校过于看重专业课程的教学,使不少中职生对文化课产生了轻视心理。在多方因素的“夹击”下,中职数学课程的开展变得举步维艰。加之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会相对吃力一些,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广大中职数学教师积极地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先对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阐述,之后通过“集合与函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对生活化教学的落实进行说明,以期能给广大中职数学教师创新自身教学模式带来一些启示与借鉴。
一、现阶段中职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充分关注
当前,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很深远。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十分看重,甚至有不少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关心其学习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另外,不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是绞尽脑汁地想将自己预设的模式强行加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被动地在一种既定的模式中学习,这无疑会给学生个人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限制,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越来越枯燥。如此,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兴趣势必每况愈下,其考试成绩也必然不会太理想。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较单一,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学生能否有效地对一门课程进行学习,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单一地使用一种或固定的几种方法,而不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类与汇总,那么必然会导致教育方法与所教知识不匹配,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有相当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方法之于其日常教学的重要作用,所以,现阶段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在这样的背景,许多教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从学生的角度看,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其无法充分地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吸收,继而会严重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部分教师没能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予以充分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造成其学习效率不高。
(三)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这给其有效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加之不少中职生数学基础不牢,所以在中职学校,很少会有学生能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而这,必然会对他们的有效学习带来较为消极的影响。此外,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不注意向学生渗透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这使很多学生常常轻视数学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立足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的需要,适度增强贴近学生生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有效数学学习,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落实生活化教学策略呢?
(一)做好生活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中职数学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必须秉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这一原则,选择或创设能够令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其有效学习,提高其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基于以下两方面内容着手准备。
1.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尽快改正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呆板这一缺点,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并基于生活化教学,不断与本组教师研讨适宜的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基。此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引导他们大胆质疑、自由探讨、独立思考等,如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势必有所提升。
2.加强探索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现有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找好所教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选择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家庭生活和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生产实践,内容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社会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才能切实落实理实一体化,以推动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