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绍华 本文字数:2596
[摘 要]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体育教学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培育学生的身体智能和心理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从我国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出发,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思索和探究,以更好地提升中职生的自身素养,保障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体育教学;德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58-02
中职生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学生群体,德育一直是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体育教学和德育的结合,其目的在于拓展德育教育内涵和空间,以体育带德育,以德育促体育,最终形成相得益彰、互为表里的紧密关系。德育关系到中职生的修养,关系到中职生的就业和发展,也关系到中职学校自身的建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现状
(一)教学认识欠缺
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首先必须有意识。只有认识到体育教学和德育的紧密关系,认识到当前中职生自身修养不高的现状,才能为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打开局面。但是当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教师基本上对此没有认识。很多教师的体育教学单单是体育教学,和德育扯不上关系。无论是体育训练还是比赛,都不见对学生德育塑造的引导。基于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意义单薄,德育无法和体育教学顺利对接,严重限制了体育的价值和中职生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理念不当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但是放眼当前的中职体育教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当,传统、保守的“灌输式”教学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学生只能处于被动训练和比赛地位,忽视了学生自主锻炼形式的普及以及自主发展能力的培育。而德育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在体育实践中去完善和改进的,这就使学生无法从体育教学中获得足够的道德感悟。
(三)教学方法不足
体育教学当然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但是中职体育在很多校领导和教师眼中处于一种边缘地位,致使体育教师钻研和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情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氛围不够浓厚,教学质量不高。而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只有在丰富的体育活动和精彩的体育比赛中才能展现自己的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所以说方法不足限制了德育的实施。
(四)教学素养不高
中职教师自身素养普遍不足。其原因很多,既有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又和教师自身对中职教育的前景和自身发展认识不足,但是不管什么原因,作为体育教师,就要切实负起教学责任来。当前的中职教师,无论是体育素养还是道德素养,都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中职生模仿能力强,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很容易成为中职生的模仿对象,所以中职教师的道德问题对学生来说影响重大。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对策
(一)注重教育认识的加强
中职体育教学要想实施德育,从中职学校领导到体育教师,必须切实加强对体育教学意义和德育渗透意义的思考和认识,在全校积极宣传体育拼搏精神,加强对学生道德的引导。中职学校要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提供充足的体育器材和场地,及时修整、淘汰损坏严重的体育设备设施,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提升德育水平。要在全校营造“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摒弃唯分数至上、唯技能至上、唯就业至上的错误教育思想,打造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团结学生、依靠学生的学校,使学生徜徉在积极向上、拼搏奋进的校园文化之中。此外,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意义要足够重视,要切实认识到德育和体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失去了体育教学,德育的培育是不完整的,失去了德育引导,体育精神就无法彰显。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能偏颇。
(二)注重教育理念的改进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没有良好教学理念的指导是不行的。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所以中职体育教学也需要从这个目的出发,,把发展学生、教育学生、提升学生作为主要任务。当前一些中职学校和体育教师,教学理念依然守旧封闭,总是把就业率当成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致使高就业率、低满意度的现象十分常见,究其原因,就是教学理念的不足。中职生无论是学习基础还是心理素养都存在很多问题,不认真对待并解决这些问题,一味追求高就业率,是揠苗助长、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最后耽误的不仅是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自身的前途发展。
养成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做体育课堂的主人,是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关键。拿篮球教学来说,其丰富的运动形式、激烈的对抗、队友之间的配合及场外拉拉队的鼓励,都为良好的德育教育奠定了实施的条件。教师务必要认识到篮球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发挥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少指导、多参与,少说教、多引导,给学生充分的运动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把激情充分释放出来。另外,由于每一位中职生的体育基础和学习水平不同,在体育运动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对体育素养好的学生,要通过高配合度、高组织度、高技巧的运动项目去激发学生的拼搏意识和合作能力,如网球、举重、长跑等;对体育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提升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的比重;对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教师不能歧视、放任,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听取他们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和改进,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全身心投入体育中,收获人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