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模具专业教学方向改革研究

2019-07-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肖志余 田云龙 刘兵 刘小宁 本文字数:2707
  [摘           要]  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的生产特征及发展趋势以及该背景对专业技能型人才新的能力要求,并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了模具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以期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中国制造2025”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中国制造2025”;模具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096-02
   一、“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的生产特征及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将充分利用信息物理融合生产系统,并以大数据、网络和云计算为依托,通过智能感知、分析、预测、优化、协同等技术手段,使制造过程中的计算、通信和控制三者有机融合协作,从而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努力使传统制造向现代智能制造转化。传统制造与智能制造存在本质的区别:首先从技术上看,传统制造是对物质的处理,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是基于经验的制造,智能制造是同时对物质和知识的处理,是基于科学的制造。其次从企业运作上看,传统制造业是成本中心,通过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形成竞争力,智能制造是利润中心,通过客户化定制提升客户满意度,获取最大利润。最后从最终用户上看,传统制造企业提供的是具体产品和有限的担保,而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服务,客户从购买产品转变为购买服务。智能制造不仅是技术的变革,还是生产模式、商务模式、经济体系、生活方式的变化变革。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逐渐显现出从物理到信息、从群体到个体、软性制造、互联制造等特征及发展趋势。(1)“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传统制造开始向智能制造转型,未来制造业的产品将转变为模塊化单元,将标准零部件划分为若干单元,然后进行组装成为产品。单元化生产方式基于系统化设计,生产的基础是对物理意义上标准零部件的信息化,因此,从物理到信息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特征。(2)未来的制造业,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定制化设计及生产,同一模式的大批量生产加工将被柔性化的、个性化的服务取代,因此,从规模化的群体走向定制化的个体也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生产发展特征。(3)未来制造业中,硬件的生产加工不再是唯一产品,产品产生的服务或策划方案将成为“软”性产品,并且软件将在制造业中发挥主导作用,未来制造业将呈现“软性制造”特征。(4)未来制造业,生产的定制化、个性化、绿色化、高效化将要求企业必须具有配套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资源配置,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保证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所以“互联制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又一特征。
   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专业技能型人才新的能力要求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未来制造业从物理到信息、从群体到个体、软性制造、互联制造等生产特征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一)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工厂由传统制造模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客户定制新产品的生产模式,在这样的智能工厂里,技能型人才不再是完成简单操作,而是成为产品的设计者或是智能生产系统的管理者。所以一线技能型人才将面对实时感知、优化决策、动态执行的生产线,需要具备面对复杂生产环境的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跨学科学习能力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进一步向制造技术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化、全球化迈进,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这要求专业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大数据、网络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所以跨学科学习能力是新一代专业人才必需的能力。
   (三)智能网络化的高度理解与运用能力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的变革,不仅需要大量业务熟练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对智能网络化具有高度理解能力,并在实际生产中运用,这是实现制造领域向智能化生产转变的推动力。
   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一)人才培养方向的重新定位
   以往模具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面向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冲塑压工艺编制及生产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岗位是传统模具设计、模具开发、模具维修、CAM/CNC工程师、产品造型等。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生产模式和市场人才需求发生变革,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以我学院为例,在模具设计、制造方向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宽度,增设工业产品设计方向,,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能够满足工业产品外观创新、产品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生产与管理等工作需要,熟练掌握产品外观创新、产品结构设计、产品逆向与成型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管理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工业设计师、模具设计师等职业技能资质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方向的重新定位,以市场需求及就业为导向,主要面向工业产品研制行业与产业链,从事工业产品设计、产品逆向与材料成型工艺、增材制造、模具管理等工作。专业发展方向的调整,以服务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为宗旨,推动了物联网、信息技术化、制造工业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满足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对专业技能型人才新的能力要求。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