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伟宁 本文字数:2673
[摘要]作为学习的指导思想,大学生的学习观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关于学习的观点和看法。学习观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了解影响他们学习观形成的因素,对指导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推动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学习观的分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符合社会要求的学习观。
[关键词]高职;“95后”;学习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218-02
一、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学习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95后”大学生已成为各大高校的主体。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他们,享受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硕大成果,同时也面对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人校时是以接近本科院校的成绩考进来的,但是真正入学后,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导致他们对学校的学习氛围、设施等各方面都会存在不满;也有部分学生选择高职院校是因为可以早点就业,抱着早毕业、早就业的心态进入校园,过于功利性,学习也比较盲目,主要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专业知识,争取多考取几个证书,成为以后找工作的砝码,其他课程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趣不高,学习氛围整体上偏低。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由被动学变主动学的校园氛围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
二、影响“95后”大学生学习观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索高职院校“95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探索,笔者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影响他们学习观的形成作了分析。笔者认为,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影响大学生学习观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大体看来,影响大学生学习观形成的因素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心理能力以及外部的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共同构成的。根据大学生在学习观中的主体地位,把这些方面划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再分析影响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学习观形成的相关因素,当中,既要重视主观因素的研究,又要重视客观因素的研究,不能割裂任何一个对学习观产生影响的因素,要把两者联系起来共同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即大学生主体自身的因素,也是大学生学习观形成的内在因素,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在大学生学习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影响大学生学习观形成的主观因素进行研究,特别是分析主观因素中影响大学生学习观形成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大学生良好学习观的形成。主观因素可以划分为心理因素和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和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学习观,促成大学生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
1.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对人的认识过程起调控、导向的作用,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对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定向的作用。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减弱,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却日益增大。”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特別是近几年的扩招,学生素质更是良莠不齐。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逐渐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始缺乏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对自我的有效调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长此以往,有可能产生学习倦怠和学习颓废的问题,影响大学生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导致学业的荒废。可见个人的心理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关键。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我们应在学习活动中重视心理因素,例如兴趣的培养、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坚韧意志的养成对学习的影响等。
2.智力因素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通常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观察力等,大学生要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本领,取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大学生记忆、思考、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共同发挥作用,影响大学生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曾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说到“所谓开动机器,就是说,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有联系群众的长处,但是不善于思索,不愿用脑筋多想苦想,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这里强调了善于思考对人的事业的推动作用,思考也是促进大学生学习进步的内在因素之一。会影响学习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离不开智力因素的作用,只有系统地掌握各种智力因素,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其学习进步。
记忆力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存储器,是人脑保持信息和再现信息的能力,它的功能是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存储于大脑,并运用到学习中。有良好记忆力的学生通常能在学习中表现得十分出色,有利于学习目的的达到,因此记忆力可以看作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观形成的因素之一。思维力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性及其内在联系的间接或直接的反映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况,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思维力,古人有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拥有开拓的思维力,就能提高学习的认识水平,提高学习思考的能力。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过程,好的观察力能够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和规律性,提高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促进学习目的的达到。
(二)客观因素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的达成等,还会对大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曾在中学毕业时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的”。马克思之所以有这样高尚的思想和价值观,这与他从小受到父亲邻居以及中学校长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是外部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观发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客观因素是大学生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客观环境的作用。现主要对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大众传播媒体和社会主体价值观等客观因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