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春荣 本文字数:2745
[摘 要] 伴随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信息技术的需求力度也越来越大。作为一项高科技产业,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人才在当下的社会市场中,占据着一定的分量。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展开,只有培养更多实践技能较高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来讲,大部分院校由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生源比例较大,使院校中各项设备和师资等资源,都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策略展开研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56-02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行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使我国高職院校对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呈现了迅猛的发展趋势,从而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柱,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提升对该类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使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培养更多具备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笔者主要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加强对该类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对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培养要求与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实践教学概念的认识不够清晰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电子信息类课程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老师认为实践课程教学,仅仅是学生参加各种实验操作,或者是实训课程活动,,并没有正确认识实践课程。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未得到提升,对实践技能操作方面也缺乏创新性,对电子信息类课程实践活动的参与不够积极,从而使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受到了限制。
(二)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正朝着实践教学方面发展,但是,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课程划分不够合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个知识组成部分的实践技能操作过于单一,彼此之间的联系比较薄弱,学生通过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理论知识所占据的分量远远大于实践课程,学生自身具备的实践技能,并不能够与职业的技能要求所匹配。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影响,才使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实践课程教学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1]。
(三)选择实践项目和各种载体方面不够恰当
对电子信息类实践课程来讲,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必须要结合社会市场中企业的实际使用状况和需求,选择恰当的电子元器件,以及各项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电路结构等内容,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状况相符的实践环境,才能够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在选择实践项目和各项载体方面,与企业实际工作并不够匹配,这种情况下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该类工作人员的需求。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想要加强对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专业人才的更好培养做好准备,从而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根据调查发现,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为该类人才的培养所构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老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表现,无法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2]。
(五)教师团队的建设力度不足
通过我国高职院校的相关数据信息可知,高职院校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方面招收的学生数量较多,而老师的数量较少。而且,很多电子信息类专业老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缺乏,虽然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电子信息类课程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老师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引导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在这种情况下,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顺利展开。除此之外,学校也并未加强对老师团队的建设力度,对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训不够重视,使老师无法培养出更加具备现代化的技能型人才[3]。
二、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策略探讨
(一)科学规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在高职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培养更加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进行科学界定,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更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在科学实践教学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正确地认识该类专业课程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实行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市场上企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将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从而为培养更多的现代化人才做出贡献。
(二)合理规划电子信息类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对任何专业课程教学来讲,教材内容的编写都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合理地规划电子信息类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要认识到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该类专业课程存在的共同特征,同时还要使不同的教材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在应用电子专业教材内容中,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以及电路基础等内容[4]。在这些教材当中,还应当融入职业规划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内容,并对专业课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要以学生的身心共同发展为基础,结合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进度,构建循序渐进的知识学习体系,实现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