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

2019-08-1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律海燕 周丽欣 王茜 本文字数:2474
  [摘           要]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适应时代做出相应的创新策略,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从时代背景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三点策略来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300-02
   目前,互聯网已全面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推动着各行各业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网民用户数量逐步增加,现在不少人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最大的网民群体,互联网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占据着巨大比重[1],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将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适应时代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一、“互联网+”背景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背景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很大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影响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过去只能通过电视、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而现在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受地域限制的媒介来获取信息,并且互联网各类信息飞速传播,几乎刚刚发生的事就飞速传播出去,当代大学生通过查询和获取各类信息,也能扩展视野增长知识面。除此之外,互联网推动了各种社交软件的发展,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与辅导员教师进行沟通,既方便快捷,又可以让胆小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掌握学生动态,辅导员在进行沟通时也能更好地进行正确引导。最后,高校辅导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例如,获取学生朋友圈、微博、QQ等发布的动态信息,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情绪和思想情况,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方便和支持。
   (二)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互联网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不少消极影响。互联网是虚拟的,网络监管制度和信息筛选制度并未完善,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匿名发表言论,有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网络,为了牟取利益发布一些血腥暴力、粗俗不堪的文化信息,这导致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冲击。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尚未完善且自制力不够,这些负面文化信息会对其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此外,因网络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会被互联网一些不负责任的匿名言论和谣言侵蚀,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认为互联网是法外之地,这也在一定程度地加大了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的难度。最后,互联网已全面渗入我们的生活中,会造成一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整天痴迷上网,忽视生活中与他人交流,甚至造成社交障碍,只能通过网络才能进行沟通交谈,在遇到问题困难时也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不会主动去找家长、老师、同学进行询问和沟通,间接性地把自己的世界封闭起来,这样不利于社交生活和未来工作发展,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类现象很大程度地加大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难度[2]。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互联网已全面进入各行各业中,现在大部分工作都离不开网络,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行业必须要创新工作理念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最大的网民群体,更容易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进行创新。
   (一)转变思政教育观念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是采取“一刀切”模式,对学生很少进行因材施教。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受到不同信息和学习资源的影响,从而造成大学生间的差异性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层次和思想道德不尽相同,并且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获取知识信息,所以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和心理方面更加丰富多层次,高校辅导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生活,进行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学习方案[3]。
   互联网信息大爆炸,不少大学生除了课堂,也会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甚至得知的信息要比辅导员教师更快更多,在课堂上会充当信息发布者的角色,这就导致辅导员教师的话语权变弱,权威地位和话语权受到挑战,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改变思政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适应“互联网+”潮流并努力坚持走在前端,要比学生更快了解和学习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思政教育。
   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关心不同个性的学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过去的话语发布者转变成促进者,正确认知辅导员教育地位的变化,在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上始终坚持秉承“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思政教育中心,在学生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辅导员要关爱、理解、帮助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更快地敞开心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也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