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英 本文字数:2486
[摘 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前景保持高度自信心,并对其充分的认可,能够激励民族、国家和政党不断前行的直观感受和理性认知的综合心态。坚持文化自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精神动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当前主要矛盾指明了践行方向。高校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继承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学生占据高校学生的半壁江山,由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类群体文化自信的缺乏。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通过多种渠道、各种方式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把高职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文化自信;高职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80-02
文化是只有人類才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包括两种意识形态,一种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种是具有非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语言和文字等。文化拥有巨大的能量,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政治和经济的基础,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自信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自己认可自己、自己信任自己、自己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的积极评价。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保证。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心,并对其充分认可,能够激励民族、国家和政党不断前行的直观感受和理性认知的综合心态。总书记曾多次提到了文化自信,以鲜明的观点,坚决的态度阐述了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基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延长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加大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重视文化传承,加大文化建设能够加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速度。而和谐的社会,发达的经济也会推动文化的进步。中国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因,一是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历史,二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迫切需要高校学生这类优秀的青年群体的参与。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能够使高校大学生具有责任担当和崇高的文化使命,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和接班人。职业大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始起步。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颁布确立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999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从此,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始了全新的发展。高职学生是社会生产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同时也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大使命,因此要加大力度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加强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参加课外活动,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肯定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进一步发扬和创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坚定立场,端正态度,有选择的学习而不是全盘接收。
高职学生由于个人和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文化自信匮乏。我国的高职教育只有专科层次,是最低层的高等教育。部分高职学生高考的分数刚到专科提档线,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还有部分高职学生有过高的个人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期望考入一所理想的院校,然而最终未能如愿,心理失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这部分学生升入大学后,底子薄,学习能力差,思想消极,学习进取心不高,导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少了解、认识模糊。高职学生身心发展处在成长阶段,身心素质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理想信念比较模糊,导致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普遍缺失。从家庭原因看,有的高职学生家长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有的高职学生家长功利务实,忽视了子女的文化教育和熏陶。从学校原因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快速跨越式发展,缺乏文化沉淀和历史积淀;而且,由于高职院校职业性和技术性的特点,注重强化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弱化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讲授;缺少精心研究文化的师资,导致高职学生的缺乏文化自信。从社会原因看,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金钱和利益,甚至为了眼前的利益做出一些不合情理,违反法律的事情。金钱第一、利益至上的观念侵蚀了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蔑视精神文化。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西方国家的不良意识形态和一些腐朽思想等通过网络逐步渗透和广泛传播,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坚定的立场,,影响和动摇了对文化自信的认知。
在培养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实际情况,按照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学校是培养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增强教师队伍的“四个自信”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在讲好专业课的同时开设文化素质课程,并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素质课上,通过教师讲授传统文化知识,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来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