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敏 本文字数:2788
[摘 要] 当今时代,社会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行业发展创新性要求提高,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服装产业急切需要培养“产教融合”方面的人才。不同于过去,如今教育普及率逐年升高,教育逐渐大众化,从服装产业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经验来看,急需真正适合社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虽然就现在高校教育来说,服装、设计相关专业以及建设开展几十年。但是,,由于高校与企业、社会有着一定的脱离度,导致教育与实际生产应用脱钩。显而易见,最后也使服装服饰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的复合要求。因此,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这一课题的研究就显得必不可少,而且符合时代要求。
[关 键 词] 大众化教育;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40-02
就传统教育模式来说,即使是高等教学学府,传统教育模式也主张“教在校园,学在课堂”的模式,导致学生的教育与社会企业脱钩,这样则会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综合要求。显而易见,这不符合高校创办教育的理念,也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不适用于服装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改革的今天。因此,在这一背景之下,服装产业的“产教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顺应时代特点。除此之外再言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相关专业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社会实践性,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等专业学科,它本身就是为行业的实用性而服务。基于此特点,这门学科的教育更加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单独专注于校园理论教学。因此,本文将就这一课题浅谈其社会必要性以及模式改革以及发展新思路等。
一、服装产业“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及内涵
就如上面分析所说,服装服饰产业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目前在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于以前对服装产业人才要求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发展改革至今,新时代的人才要求逐渐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即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契合行业社会的实践素养。教育普及,专业化的知识已经不再那么稀缺,大众教育环境下,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知识,反而在新时代下,对人才的实践素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并非像理论知识那样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它需要一定的渠道以及一定的培养机制方能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对服装产业的人才进行“产教融合”改革就显得非常符合时代特点以及行业发展特征。
至于“产教融合”的内涵,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产即为生产,教则意味着教育,产教融合则意味着生产与教育相结合,再换一种通俗意义上的说法,即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及高校将校内教育与校外社会行业实践相结合。融合不仅仅意味着两者在简单意义上的合作,更要求两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其阶段性教学目标从而合理地结合校外社会行业的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与此同时,教学内容的理解又促进实践的成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唯有如此,方能称得上融合,两者在统一的目标上发挥各自的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又互相促进各自教学目标的完成,为行业社会培养真正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二、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为了落实好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应该确保其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这一教学理念在各大高校的落地。只有确定了这一目标,各大高校都认同了这一理念,方能更好地进行这一教育模式的改革。否则,即使各种改革方式或者方案推行下去,在根本上没有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教育理念模式的认可,效果也会微乎其微,根本无法达到最初的目标以及期望。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最根本也是最首要的就是确保“产教融合”这一教育理念在各大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中得到极大的认可。
在这一教育理念确保得到认同之后,就是确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有确定好了目标,才能保证各大高校以及社会企业不会走弯路或者行差就错,我们才能保证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以最高的效率推行下去。基于当今大众教育化的特点以及转型发展的服装行业特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掌握服装以及服饰设计相关的系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方法和专业技术,还应该拥有独立设计创新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技术,当然各种综合的基础素质也需要同步发展。像这种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方能真正满足如今的服装产业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三、服装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
顯然,明确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以及职业教育的时代重任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今而言,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行业实际脱轨,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不符合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
(一)校企合作
我们已经知道,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供给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率低下等问题。那么首要改革方法就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只有企业本身最了解服装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有高校教授培养服装服饰相关专业的一系列专业理论知识,并于此同时,由企业提供实践机会协助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所学知识能够有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用理解吸收的专业知识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这样才能够在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同时,培养出符合服装产业转型改革特点的复合型人才。唯有如此,才能认为高校真正做到了培育人才的教学理念。而校企合作也有多种方式,如在平时教学期间,给学生布置定期的企业实践考察,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未来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对自己所学知识、所学专业有更加直观的了解。除此之外,校方还可与企业合作设计各种相关大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强调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与此同时,也需要高校创新内部的治理机构,建立新型的办学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以丰富的教学方式以及灵活的教学地点使教学效果能够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