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赛 戴桂君 陈艳 曾晗 本文字数:2496
[摘 要]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要做好教学诊改工作,要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构建“一考双控三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关 键 词] “一考双控三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改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86-02
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文件。而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做好教学诊改工作的关键。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探索出了“一考双控三有”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一考双控三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解读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一考双控三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一)一考
“一考”是指改革课程考试(核)制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检测制度。
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指全方位测评学生的学习过程,阶段性考核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形成性考核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三个维度来进行评价。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态度考核占形成性考核的30%。其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出勤率、作业按时率和完成率、课堂学习的投入度、完成项目或者任务的参与度与积极度等。
学习能力主要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考核占形成性考核的40%。学习能力的考核主要包括学生收集和应用资料的能力、作业完成的正确率等方面。考核依据主要包括平时作业(项目、任务)的得分。学习效果考核占形成性考核的30%。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包括阶段性测试(随堂测试、大作业)、项目(任务)设计方案、课程实践调查报告等方面。
任课教师在开课前按照上述标准制订形成性考核方案,并对学生公布。课程实施过程中作好相关记载,,做到考核有依据。课程结束后将形成性考核得分于终结性考试(核)前向学生公布,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进行复核,并将复核后的结果告知学生。
2.终结性考试(核)
终结性考试(核)一学年安排四次进行。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各安排一次。理论课程、理论实践课程的理论部分采用闭卷或者闭卷为主开卷为辅的考核方式。实践课程、理论实践课程的实践部分采用技能考核或者综合能力考核等方式进行。理论实践课程的实践部分考核内容要与理论部分试题整体设置,在形式上借鉴技能大赛考试方式。
3.考教分离
考教分离是指考试(包括命题、监考、阅卷、统计)和教学过程分离的做法,而建立试题库是实现考教分离、监控教学质量的重要且有效的环节。以课程组为单位,课程组负责人负责组织全组人员根据课程标准和考纲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并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任课教师依据卷面成绩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二)双控
“双控”是指通过学分制和素质积分制,管控人才培养质量。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从2004年开始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自主选课,自主选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度,使多样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可能,同时也能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素质积分制以素质课程建设、学生党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要素,形成素质教育“10+2”因子。10个高素质因子是品行端正、守纪守法、热爱劳动、言行文明、组织才能、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身心健康、生活朴实、情趣健康;2个“特长素质因子”是人文素质特长和专业爱好特长[1]。
(三)三有
“三有”是指建立在“一考”和“双控”基础上,学生学业学分合格、职业技能合格和素质积分合格,才能达到毕业条件[2]。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开始实行“三证换一证”制度,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照学生必须获得的职业素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分解对应为相对独立的品德合格证、学业合格证和技能合格证,学生只有获得了“三证”才能取得毕业证[3]。其中品德合格证是以素质积分为基础,按照素质教育“千分制”积分的要求,量化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职业素养与技能素质等方面,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即获得品德合格证;学业合格证是指在考教分离制度下,学生通过计算机考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读书工程考试及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合格并达到毕业学分才能获得学业合格证;技能合格证是指学生获取国家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只有取得这三证,才能获取毕业证。
二、“一考双控三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路径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以PDCA管理循环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指导实践。“一考双控三有”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路径首先是制订人才培养的目标、标准,然后按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實施的过程,最后对偏差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