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2019-10-1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尹洋 本文字数:2729
  [摘           要]  特色文化决定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重庆某高职院校为例,拟从彰显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和职教特点等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出发,探索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特色文化;体系建设;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88-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半壁江山”。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被广为关注,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建设意义、建设途径等国内已有较多研究和论述,但对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尚显不足。重庆某高职院校CR,有着高科技行业背景。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得到了航科集团及航天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与此同时,学校依托航天办学背景,秉承航天三大精神,将优秀的航天企业文化融入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借助CR学校的实践研究,本文拟从彰显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和职教特点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出发,探索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途径。
   一、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职业教育招生形势日趋严峻、竞争激烈,办学同质化严重、改革创新的任务异常艰巨。竞争来自方方面面,而人才的竞争是其核心竞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往往是吸引优秀学者的重要因素,它是一种能动性因素,可以对学校管理、师生素质、硬件条件、工作氛围、生源等各方面进行整合和优化,可以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产生极强的导向和支配作用,从而激发人们的工作、学习激情以及创造力,并由此弥补其他因素的不足,以强大的精神内驱力推动学校的发展。因此,提升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能够让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特色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职员工自我实现的动力源泉
   特色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准意识形态,体现了学校的风格和特色。其营造的有利于教职员工潜能开发、身心健康和价值实现的工作氛围,旗帜鲜明地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一旦被教职员工认可,必将点燃教职员工不断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工作热情,进而在校内凝聚成一种合力和整体趋向,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幸福感的同时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创新高。
   (三)特色校园文化将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学生在学校的成长、生活,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职业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块土壤,不排除校园文化的影响,它就像生活中的空气、水分一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其校园文化主要承担着教育引导功能,由特色校园文化所铸就的一系列独具学校风格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能起到很强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数量占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日益改善、规模也日益扩大,内涵建设也日益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虽已有初步成效,但普遍存在特色不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简单复制本科院校的问题
   相较本科院校,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及发展历史较短,尚未积淀起较为成熟稳定的校园文化,多数为简单复制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多数从中职或职工大学提升上来,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足。多数管理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活动,由琴、棋、书、画及球类、歌舞类文体娱乐活动组成,在文化建设上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
   (二)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长效建设机制有所欠缺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学投入的增长,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较多强调学生活动,忽视言传身教的教师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励、引导不够,特色校园文化长效建设机制有所缺乏,制度的导向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为保生源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倡导“教学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重视教师知识技能的传授,在文化建设中忽视了专业教师主体作用,片面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仅是德育甚至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与晋升标准都参照普通高等院校的标准实施,没有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终极任务,过分强调论文和专著的数量,忽视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评审,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与职称评审要求相关的论文发表和项目申请上,无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将文化与教育相结合,影响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具有鲜明時代特征,多数高职院校开展活动多、且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在特殊时期的活动没有以制度的形式将其固化,没把其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只通过简单重复建设课外活动或讲座推进此项工作。文化建设制度相对匮乏,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学生则疲于应付导致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行业文化对接不足的问题
   除上文所述的时代特征、职业特点彰显不足之外,行业、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方面也略显不足。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老师讲,学生听”仍是当下知识传授的主要方式。但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这个定位决定了对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的高要求。而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为评职称重视科研,知识结构单一,又缺乏企业相关工作经验,很难在实际技能方面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除聘请行业专家作兼课教师及专题讲座外,高职院校在深度推进校企融合、搭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上略显不足,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缺乏科学的调研和实施方案。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