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粦娥 本文字数:2841
[摘 要] 当前整本书阅读在各个阶段语文界盛行,但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对此却反应较为平淡。开展整本书阅读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对加快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步伐具有重要作用。可从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深化思维,培养思维能力;阅读经典,提高职业素养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关 键 词] 整本书阅读;中职生;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254-02
叶圣陶老先生早在1941年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概念,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不过随着大家观念的改变,当下整本书阅读理念开始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语文界盛行,但中职语文教师对此反应却显得比较平淡。基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利于个人未来发展的考虑,中职学校也需开展整本书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里提到:要提高中职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职学生不管是作为学生的身份还是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职场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讲,中职阶段是在学校接收全日制教育的最后阶段,为了以后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中职学生在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之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开展整本书阅读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职业素养等。因此,中职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十分必要。
二、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中考成绩没上普高线,这些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是不爱学习,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笔者教的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曾对198名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展开初中三年整本书阅读数量的调查,结果发现初中阶段完整阅读9本及以上名著的人约占总人数的13%,6~9本名著的约占18%,可见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数量很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里提到要指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在中职生能力培养中占着重要地位,可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发现,阅读量的缺乏导致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水平普遍不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面对同学时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写的作文连语句都无法通顺,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则内容空洞、思想贫乏,缺少文采。阅读的缺乏还导致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以及人文情怀的缺失。现在手机普及,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都被手机所占领,即使学生有所阅读也仅是关注娱乐信息及阅读一些浅层次的软文,学生缺少真正意义上有深度有价值的阅读。所以,为了沉淀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追求、深刻学生的思想,提高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人文情怀及综合能力,必须开展整本书阅读,为学生走向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中职语文开展整本书阅读采取的措施
(一)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中职学生必须要具备处理不断变化的复杂社会的生活技能以及掌握不断更新换代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由于整本书阅读需要的时间比较多,如《水浒传》不管是70回的还是120回的,篇幅都很长,需要长时间阅读,所以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碎片化时间,进行片段阅读,选取全本的一个章节边读边批注;相对完整时间,则要完成阅读计划,同时要完成读书笔记或将小组讨论问题的观点化为文字。总之要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有效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本书阅读的主体在学生,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要以学生为主,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目标和计划的制订,教师要引导,但要根据学生自己的阅读水平、阅读兴趣、阅读需要及实际情况选择、制订;学生根据目标、计划在教师导读的帮助下自主完成阅读任务;在最后的小组讨论环节中,教师可在问题设置、环节的设计上进行宏观把控,具体执行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这样学生不仅养成阅读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二)积累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美国北部中心地区实验室的“21世纪技能”项目中,界定了21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范围组成:数字时代的读写能力、有效的交際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高水平生产力。作为21世纪人才后备军的中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开展整本书阅读是提高中职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要有一定量的整本书阅读,这样才可让学生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技法,增强语感,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其次,要读写结合。如在精读某本书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批注的阅读方法。怎么给文本做批注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批注:在读书时,批注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文本赏析,可以从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等方面;或文章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如毕淑敏《非洲三万里》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句子:“她突然朗声笑起来,雪白的牙齿像一道闪电炸开漆黑的面庞。”可在旁边批注:极其生动传神的比喻,写出了非洲女人牙齿的雪白,脸庞的黝黑,让人忍俊不禁,没想到毕淑敏老师还有这么调皮的一面。当然也要防止学生为了批注而批注,乱划一气、胡批一通,要让他们写到点子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以及对自己的启示,也可联系生活实际。在共读整本书后,教师先提供合适的问题模式,保证探讨书本的重要内容,让学生阐述他们对一本书的理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书本可给学生增加分享他们印象和思想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的讨论设立目标,进行清晰的指导。阅读整本书,经过量的积累和听说读写的训练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定能获得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