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红 万欢 何爱英 本文字数:2541
[摘 要] 以江西省医药技师学院医药特色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例。探索如何从从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培训能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三个层面全面建设,打造医药特色鲜明的集学制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技能竞赛为一体的国家级医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关 键 词] 高技能人才培训;医药特色;培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258-02
江西省医药技师学院2014年8月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获批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认真贯彻、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为契机,坚持“依托企业、植根医药、突出技能”的办学特色。聚焦四个重点专业药品营销、药物制剂、中药、药物分析与检验,从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培训能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三个层面,全面建设。特色人才培训基地经过两年的建设,实现了预期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
(一)设置机构,落实责任
为了确保基地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设置三级管理机构。成立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效能监察小组、建设工作小组、资金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各级签订任务书、承诺书,层层落实,保障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
(二)制定制度,规范管理
学院针对项目建设制定了《201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基地建设组织机构及职能、项目建设流程、项目检查与验收、资金使用与设备购置管理,考核与奖惩等内容。同时,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各项运行制度及管理制度,保障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以项目为契机,紧紧抓住药品营销、药物制剂、中药、药物分析与检验四个重点专业,以点带面,以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在药剂等其他专业中全面铺开,推动各专业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效益,全面提升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四)对照问题,有的放矢
学院对照《江西省医药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加强过程监控管理,确保了建设质量。同时,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和分析诊断,制定和实施整改方案,保证建设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二、项目重点建设内容
(一)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1.以产业链为导向,创新培训模式
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构建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各专业建设委员会从高技能人才的实用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出发,以医药产业的升级、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导向对接产业链,在做好培训调研、专业服务面向分析、专业培训目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现有基础和专业特点,与企业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训模式、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共同实施学员的管理与考核,建立校企共同管理模式,形成以产业链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2.推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一体化培训教材
学院紧扣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两个关键点,形成与高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重点人才培训“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4套,一体化课程标准4套。
经过“校企联手”共同开发、“工学结合”双向分析设计课内容、“两层分解,双层递进”编写课程标准、“梯次转化”确定教学过程一系列开发程序,开发出具有鲜明特色、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一体化培训教材4本,一体化课程标准4套。
3.打造真实职场环境,建设一体化实训室
学院根据高技能人才培训职业、专业建设情况,按照“功能齐全、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开放共享”的建设目标规划实训室。经过两年建设建成医药物流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市场营销一体化学习工作站等共计13间实训室。针对实训室建设,学院着重打造真实职场环境、突出理实一体、推行7s管理规范,形成“校内与校外呼应,生产与实习结合,实训与产品同步,教学与服务统一”的实践教学条件。
4.多措并举,打造“双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学院推出组合拳,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双师师资团队,完善政策,定规划、定标准、定制度,实施专业带头人计划、骨干教师计划、双师计划、名师技能大师计划、老带新计划,搭建培训、教研教改、企业实践、大师工作室等师资队伍提升平台,利用专兼结合优化结构,有效提升教师各项能力和素质。
5.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评价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提升学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以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为出发点,形成“多元评价方式,多维评价指标,全程评价结果,强化技能评价”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校企双方搭建了基于共同设计、共同培训、共同评价的校企合作培训平台,校企多个层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聘請企业专家到校任教等形式提升教师培训能力,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优化整合实训资源,培训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培训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