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婷 本文字数:2486
[摘 要]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应当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需要来制定培养目标,而培养商务礼仪素养是培养良好职业素质的前提。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接受了系统的商务礼仪知识学习,这为他們进入职场和实现自我价值奠定了基础,指导他们从事商务活动以减少失误。以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为例,探讨职校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和对策。
[关 键 词] 商务礼仪;商务礼仪素养;必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016-02
在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商务交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员除了拥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拥有良好的礼仪素养。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已经成为现代人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教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有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商务礼仪这门课程作为素质拓展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商务场合良好的沟通能力、干练的仪表形象、得体的举止、良好的待人接物等礼仪道德修养,对学生在今后的职场中展现良好的风度、涵养和综合素质以及提高职业竞争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尝试进行问卷调研,整理调研结果,得出提升中职生商务礼仪素养的必要性
调研主要对象是企业、毕业生和在校学生。问卷形式为网络问卷、书面填写和个别当面访谈等。向我校合作企业和毕业生所在企业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调查中服务型企业7家,生产制造型企业3家。向学生发放问卷89张,收回89张,有效问卷86张。
企业的问卷结果显示:所有10家企业均认为员工礼仪素养是合格上岗的要素之一,商务礼仪对员工和企业发展来说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员工的礼仪素养都有自己的规定要求;对服务型企业来说,相对于技能他们更重视毕业生的服务礼仪;小企业从生存和利润角度出发对商务礼仪的重要性也是十分认可的。
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实习期间商务礼仪满意度调查显示:不合格7%,合格18%,中等58%,良好12%,优秀5%,我校学生商务礼仪素养亟待提高。就我校毕业生商务礼仪素养提升要求,10家企业中有9家认为会谈沟通最重要,然后分别是商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仪态、接待礼仪、电话礼仪、拜访礼仪、谈判礼仪和会展礼仪,最后是宴会礼仪。
在校毕业班学生(已经学习一个学期的礼仪课程并相继参加了企业面试)反馈:商务礼仪学习能让学生在求职面试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让自己在三年级的顶岗实习中能有一个得体的表现,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校非毕业班学生对商务礼仪课程了解程度的调研反馈:学生对礼仪有一点认识,对商务礼仪知识了解几乎为零,100%的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商务礼仪知识,只了解日常的礼貌用语和行为习惯,希望学校开设商务礼仪课程。
针对商务礼仪素养自评结果如下表显示:没有学生选择礼仪素养很好和较好这两项。说明学生自身也迫切需要提升商务礼仪素养。商务礼仪作为一种显性的职业素养是融于日常形象和言谈举止中的。但是,调查显示,约60%的学生没有意识到商务礼仪的重要性,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尚未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学校开设商务礼仪课程,重视商务礼仪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商务礼仪知识,提高自身商务礼仪素养。
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
作为教授商务礼仪课程的主讲教师,我深深感觉到纸上谈兵,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会使用,,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能适应这门课程的。礼仪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需要学生参与课堂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本人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如何改善礼仪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尝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一)情境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结合
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开发出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可以是与工作流程有关的,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能用得上的项目。每项目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我试图将商务礼仪课程内容设置成六大主题模块,18个子项目,依据不同的主题设置不同的情景。如,第一个项目“新员工见面”,设计“见面会”情景,整合商务人员的“仪容仪表、站姿、坐姿”“名片、称呼、介绍”等礼仪课程内容;第二个项目“交流和沟通”,设计“办公室场景”,整合“拜访、接待、谈判”等礼仪课程内容。学生置身于真实商务活动中,学生的角色转换为商务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商务礼仪实际运用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与行为教学法结合
教师依据所学内容,提供各种情境,如会面、接待、拜访、西餐餐具摆放和使用等。学生根据情境要求,自行分成若干个小组,设计语言、表情、动作、情节,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出来,最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进行商务礼仪实操。
(三)讨论式教学法与实践讲练式教学法结合
在讲名片礼仪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若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想一想,名片对一个商务人员的重要性;交换名片的顺序?教师启发式的引导,引起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为支持、互相补充,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试图将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到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