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技工学校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19-11-0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红 本文字数:2767
  [摘           要]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我们应该针对近年来技工学校培养人才的方案以及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展开研究,依据平时对技工教学的经验和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思考,尝试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新型企业人才;职业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042-02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数据和智能制造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市场对掌握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随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为了培养匹配企业岗位的人才,为了能和国际标准对接,为了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的定位发展,所有技工学校都应该思考如何培养新型人才这个问题。技工学校要想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就必须和企业以及相关培训机构共同合作,让企业资历丰富的师傅和学校里专业知识渊博的教师一起带学生,使用工学结合、企校共育人才的新模式。这种全日制或半工半读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出理想的人才。
   一、实施培养企业新型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现今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赖于技工学校的培养和短期全日制的技能培训班两种主要模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就是企业自主训练培养内部需要的人才。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学校为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时代在不断进步,而传统的培养人才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了弊端。如技工学校培养的人才,传统的学科式教学到工学一体化的改革,虽然培养方案在不断创新,人才的素质也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和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还是有一定的偏差。反观企业自己内部培养的人才,理论知识薄弱,知道实践操作,却对具体的原理知识一问三不知,局限了自身的发展[1]。面对这样的情况,培养新型人才的措施孕育而生,为了避免理论和实践脱离开来,企业和学校必须深入合作,共同打造社会需要型人才。企业可以借助技工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和其他资源,而学校就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实训基地,两者优势互补,尽可能地培养出所需人才。
   学校在课堂上教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课下就能够带领学生去企业的实际岗位进行设备真实的模拟操作,让学生把课堂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深刻地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在企业的模拟工作中,更深入地学习和交流。制定企业新型人才相符的课程标准,同时,在平时的理论知识课堂中,还要多加强调职业素养、安全操作以及管理管控等基本员工必备知识。
   二、教学改革创新,改进教评模式
   (一)教学改革创新
   学生在学校接受纯理论知识教学时,要把工学一体化纳入教学中。依据企业生产产品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人员工作流程和操作流程的要求,严格落实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所学即所用”,让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够真正应用到工作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能明确学习目标[2],使学生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练习的学习时,要有一个优秀的师傅带领,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模式下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了解企业的文化、工作安全操作等,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贯穿到工作岗位上。
   (二)改进教评模式
   开展学习和工作评价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学懂学会的有效办法之一,所以教评模式需要不断改进。要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针对培养企业的新型人才要求,要开展知识与技能综合考验评价、职业素养考核评价、职业技能鉴定等评价。联合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评价。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评价任务完成满意度等。小组内部可以相互评价、教师导师针对点评,要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各方面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让这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三)制定高水平的学习教材和优秀课程
   培养人才不仅仅要针对人才本身,,还要创造良好的氛围和高精的课堂内容。所以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要有目的性地选择有利于提高人才素养和实际操作水平的书籍,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要依据企业的人才要求打造高质量的精品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清楚、听明白。
   三、培养企业新型人才工作的详细建议和举措
   (一)优化培养企业新型人才的制定方案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开展培养企业新型人才的通知和文件,并且对如何开展培养企業新型人才的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在方案中指出了企业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职责、面向主要对象等问题。采取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组合模式,此模式特别针对技工学校培养人才。因为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公司新录用的员工和转岗员工等。由于培养对象比较特殊,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企业利益等问题,还是以短期培训最为适宜。
   所以,最开始要制定符合本区域的机械行业发展的企业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想把工作开展好,在实施具体措施时,学生在学校学习要以学校老师为主、企业资历师傅为辅、资深教师为导师的团队作为指导[3]。教师绘声绘色讲解理论知识,企业师傅手把手带学生在机械面前进行实践操作,资深导师培养较高的职业素养,把这些与工学结合起来,连串贯通地教会学生。
   (二)创造和企业接轨的精准课堂体系
   学生的综合能力强才真正体现出教学体系的优势,才检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正确性。基于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地方,一定要牢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学校教师要深入研究本地相关企业的岗位人才标准,分析相应岗位对人才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的要求。在课堂上建立“课堂任务典型化、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一体化”的机械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打造机械专业对企业产品相关的典型教学内容;在推进传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紧紧契合企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岗位对人才实际需要的标准,实时动态调整课程的相关内容。让教材内容更细致、更精准。构建出专业性强、专业操作符合实际岗位要求、教学结构合理的优秀教材。让学生能够学到新技术、运用新材料、掌握新工艺,展现出新时代企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高水平职业素养。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