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19-11-0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思存 本文字数:2489
  [摘           要]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内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研究现状,针对当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存在的种种问题,研究构建基于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创新完善基于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原则和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途径。针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构建和机制创新方面对整体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构建;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040-02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大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长足发展,顶岗实习已经成为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但是,当前还普遍存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合理、顶岗实习与课堂教学脱节、相关各方对顶岗实习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到位、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顶岗实习保障机制不完善、顶岗实习缺乏其他补充互动方式等问题,顶岗实习质量不高,产教难以充分融合,校企难以深度合作。因此,研究构建基于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创新完善基于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对整体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自19世纪末以来,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代表的许多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倡导从“做中学”转向“做中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实习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内在表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研究者认为,实习确实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还有学者从实证角度研究大学生的实习与其随后的学业表现有很大的相关性。职业教育在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但是都有着相同的特征,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完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担当,通过将学校课程学习和企业实际培训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模式,其效果十分明显。发达国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CBE”、英国的“工学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澳大利亚的“TAFE”、俄罗斯的“学院—基地企业制度”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硕果累累,为世人所称道。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学习和构建中国特色校企合作模式时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也有许多关于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研究。相关文献对顶岗实习的定义主要涉及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实习和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实习。职业学校的顶岗实习是基于校园理论学习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教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与此同时,企业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推动自身发展进步,实现校企双赢。一些文献资料对顶岗实习进行了不同界定,认为学生上课期间进行的顶岗实习叫作专业顶岗实习,就业前进行的顶岗实习叫作毕业顶岗实习。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引企入校、“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对校企合作制度展开深度调研;2006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标志着校企合作进入了实施阶段;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基本原则;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标志着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将在校企合作中逐渐加强;2019年,发改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校企合作进入高质量规范化发展的新时代。
   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广度上需要拓展校企合作专业,寻求更为广泛的合作企业;深度上需要教师和学生深入到企业当中,主动适应教师或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融入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环境,展现学习与工作两种不同状态。
   (二)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要从管理制度上调动教职工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校企缺乏长期深度合作的基础
   1.合作关系不对等。由于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不一致,使大多数职业院校受自身办学水平和资金的限制,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经常要动用各种关系和机会向企业寻求资金、设备和场地方面的帮助,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奔走在校企之间,而不是企业求取人才,从而导致合作关系的先天不对等。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