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对策研究

2019-12-0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要笛 李亚伟 孟红霞 尹梓签 李湘 本文字数:2571
  [摘           要]  对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从综合素质、创业意识、创业经验与能力等方面探讨当前农村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出提高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有效措施,力求充分发挥网络渠道的作用,激发农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    键   词]  “互联网+”;农村大学生;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86-02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社会、家庭、个人成长等诸多因素限制,农村毕业生就业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处弱势地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不但可使个人价值得到发挥,同时也顺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避免农村空心化的客观要求相符合。
   一、“互联网+”下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可行性
   当前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创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不但能够提高农
  村产业绩效,还能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目前较为流行的“沙集现象”便是典型案例。对大学生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回乡创业的方式能够实现人生价值,也可为社会缓解压力。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落地与兴起,传统农村与农业迎来了新的转型升级发展的机会,也为大学生回乡就业提供了许多新兴的就业岗位,如产品模特、产品摄影师、物流、仓储以及电商的终端加盟服务商等。与此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和政府也有诸多政策扶持,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税收、融资服务、风险评估、政策咨询等“一条龙”创业优惠政策。在2017年政府提出“促进电商进入农村”的号召,农村电商发展需要诸多复合型人才的支持,对农村大学生来说对农村环境相对较为熟悉,刚好可以弥补农村电商发展人才匮乏的难题,尤其是既懂灌溉、养殖,又懂经商、电商的人才,因此农村大学生落叶归根回乡创业十分可行。
   二、“互联网+”下农村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自身素质与就业需求差距较大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回乡创业并非简单的农村就业问题,而是与市场需求、产品销售、生产等诸多事宜相关,,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高超的技能水平,另外还要掌握信息操作技能,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但是,农村大学生往往对课本外的信息与资源关注较少,加上受自身成长轨迹的限制,对返乡投身农村就创业所需的一些信息与技能储备不太充足,导致回乡创业道路受阻。
   (二)缺乏创业意识与经验
   当下,部分大学生满足于校园安逸的生活现状,不是一门心思放在学习、放在提升自身能力上,缺乏对未来职业的科学规划,缺乏直面风险的勇气。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对人才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一些思想消极、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力的学生势必会被现实社会所淘汰,由此可见,沉溺于现状的行为万不可取。在信息时代,电商行业逐渐崛起,行业发展没有完全实现规范化,需要创业人员在探索中逐渐完善。但大部分大学生沉溺于校园安稳的环境,满足于60分,学习仅限课本知识,缺乏自主探索与钻研的热情,没有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终身学习的观念,更缺乏就业创业实践经验,多数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只是停留在表层认知状态,对利用“互联网+”机遇返乡开展农村就创业缺乏主动意识。
   (三)就业创业教育现状与“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存在差距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加上相关知识类型众多、涉及范围较广,经常被划分到经济学领域中,没有单独划分学科,有些高校将创业课程直接纳入“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课程中,除了创业基础类知识如“创业学”等之外,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体系,很难从创业目的、观念、意义等方面开展良好、高效的创业课程,使学生的创业知识水平难以提升。另外,创业教育不但是理论教育,同样也是实践活动,属于一项理论与实践综合的学科。目前校内创业教育课程的形式较为单一,多流于形式,也缺乏针对性,大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必备知识。课程建设缺乏对细节之处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敬业、勤奋精神的培养,也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实践环节设计脱离实践背景,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得以提升,影响了回乡创业的积极性。
   三、“互联网+”下农村大学生回乡創业的有效措施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现阶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现状与自身实际情况,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相结合,对其作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引导。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高校首先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
  展总体趋势,并正确认识自我,发现并掌握时代机遇,发掘自身的优势特点,在此基础上树立未来职业方向;其次,将特色化创业教育纳入创业课程体系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依托自身所
  学的专业优势,结合就创业目标提升素质能力;最后,学校尤其要注重农村大学生创业热情的调动,可定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通过竞赛形式交流就创业思路,点燃就创业热情,激发就创业潜能,宣传扩大就创业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农村大学生群体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在生长环境、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直接影响到后续就业,对此,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并强化与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开展“农村创业项目进校园”活动,为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供新平台,积极踊跃地深入农村创业活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