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文化资本视角下大学生择业观现状研究

2019-12-0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王茜雯 刘娜 段茹津 本文字数:2511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原因除了外在的行业市场外,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来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现状。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基础,在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以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家庭、学校这两大场所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家庭、学校这两大文化因子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文化资本;大学生;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88-03
   一、研究背景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供需严重不平衡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这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话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而走上考研道路,企图以此缓解
  毕业就失业的窘境。然而,在这种“外有强敌”的严峻就业背景下,大学生却仍然“内有隐患”,,许多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这就更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对自己职业选择的看法、信念和理想,它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一个标准,体现了学生在职业选择时
  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人选择从事某个职业是建立在他自身的择业观基础之上,它决定了一个人职业选择的标准以及职业行为与感受,影响着一个人对该职业的坚持性。因此,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大学生本
  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从大学生内部因素出发探讨大学生的择业观。国内学者大多通过调查和分析市场职业需求和高等教育质量两大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更偏向于从家庭、社会、学校出发分析大学生的择业观。近几年,也有相关学者从心理资本来研究大学生的择业观,试图将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内部的心理
  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现状。
   从文化资本这一视野系统地研究大学生择业观,国内外的
  研究比较少,为了丰富已有研究,本研究将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文化资本这一角度研究大学生择业观现状。文化资本是指个人和家庭掌握的与经济资源(经济资本)、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同等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布迪厄在文化再生产理论中提出的概念。布迪厄指出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一样,也可以投资于各种市场并获取相应的回报。本研究采取布迪厄对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客观化、制度化的三种分类方式,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相当于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一种“投资”,家庭与学校的文化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它们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而作用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选择观念,从而在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上发挥不同程度的效力。
   大学生所接触的文化多样复杂,综合起来研究比较困难且
  容易造成对某一场域文化的疏漏。本研究主要从家庭、学校这两大文化场域分析大学生的择业观,从而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
  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不理性的择业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在树立自己的择业观时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择业观具有功利性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十分注重薪资待遇,把这看成自己是否选择某一职业的先决条件之一,这种利益导向的择业观
  念容易使大学生忽视职业其他方面的价值以及职业对自身条件和特征的适切性。学生在择业方向上更偏重于那些像国企等比较稳定的工作,而灵活多变的外企和具有风险与挑战的创业,较少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限制了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的灵活
  性与变通性。此外,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倾向明显偏向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价值,缺乏社会责任的担当。
   (二)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缺少的不是职业知识,而是职业能力;大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却疏于对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学校里更多学习的是理论层面上的知识,缺少职业技能的训练,导致大学生很难在日后择业时顺利地将所学知识与所选职业接轨。此外,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的问题,一多半的学生到了大四才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在还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匆地进行择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后对职业满意度不高,职业胜任感下降等问题的出现。
   (三)择业自主性较低,专业依赖性强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总是希望依靠父母、亲戚、朋友以及老师,少部分学生认为择业主要靠自己完成,总体来看大学生择业自主性不高,求职独立性不强。这种不端正的择业观既体现出大学生对未来求职的不自信,又体现出其明显的择业依
  赖心理。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时还是会向自己的专业倾斜,希望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挂钩。可见,当今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依赖性比较强。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