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伟 本文字数:2507
[摘 要] 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社会责任感在其中的培养,希望能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人才。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大学生;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08-0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不论是社会主义和谐建设,还是社会的良好发展,都要求大学生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地提出:“目前,高校学生的培养需要以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为主。”因此能够看出,社会责任感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思政课程教育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也重点分析,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法,希望为大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一)相关概念界定
按照我国《汉语词典》中的解释能够看出,“责任”这一词语一共包含三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让人担当起某种职务,或者某些职责;其次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完成的事;第三方面就是在一个人完成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过失。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其主要是能够帮助社会构建起和谐温馨的环境,是我党在最新时期提出的最主要的发展战略。而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能参与其中,并且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而社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想要在构建过程中实现和谐发展方向,就需要每一位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才能达成这一目标,,所以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作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最主要的中坚力量。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大学生目前拥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拥有着非常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社会集体主义思想,能用非常宽大的胸怀,面对祖国和人民为国家的进步而奋斗,致力于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所以,我国大学生也拥有着非常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把大学生所拥有的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所展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各个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中,社会责任感出现淡化情况,很多学生不能够明确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责任。
还有大学生更多关心的是自己未来命运的发展和现实的利益,很少关心国家的大事和社会热点话题,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甚至抱着一些无所谓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进行观看。甚至有些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上出现了享受权利、逃避义务的现象,一旦提到社会责任感,很多大学生只想苛责地要求别人、要求社会,但到自己该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却避而不谈,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事业的良好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其社会责任感出现淡化现象,且因为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的结果。
一方面,就是西方错误思想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西方国家近年来其思想流传入我国,主要方向就是个人本位主义,也就是要求个人与社会进行对立。西方很多国家的思想都是个人的利益,超出社会整体的利益,也就是说人类在社会发展中,不应承担其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
另一方面,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这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个人的利益,凸显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所具有的区别,这也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本位的思想观念。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社会众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甚至目前高校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思政教育不到位,社会责任感灌输效果淡化。再加上家长对子女过分的溺爱,都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先天不足,影响了其后期的良好发展。
三、思政课程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策略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不断地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其产生社会责任感,对其进行深入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主要倡导的就是集体社会爱国主义价值,所以,通过这一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使价值观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头脑,增加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保证学生把个人的利益与民族振兴相互联系,进而提高自己社會责任感。
还有就是要强化公民的思想意识,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让大学生能在社会中正确地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国家利益思想观念,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能够理解民主法治的意义,培养大学生形成法治思维。同时,在思政课程中也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深入地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相关的资源进行挖掘,并把其带入思政课程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人文教育的内容,融入高校的文化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通过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