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试析“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策

2020-01-0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邹坤新 本文字数:2561
  [摘           要]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职业技术学院等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改善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教学现状,众多技术院校开始注重“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需要各技术院校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从全新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课程进行建设,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的教学平台,注重学生的实际状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主要针对“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技术学院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关    键   词]  “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40-02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逐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模式逐渐地受到了重视,那么在技术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中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如何在此背景下进行创新,构建属于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呢?在现如今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
   一、“互联网+”视域下对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使教育从传统走向创新
   信息时代,科技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互联网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速、便捷,所以相应的知识更新也变得极为迅速,更新时间也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另外知识之间大多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个联系使知识变得更具有综合性。这一现象使人们的很多领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善了这一现状,使教育不再具有局限性,使人们不再拘泥于固有知识,而是敢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从而实现知识共享。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知识因为互联网而有了联系,各院校也开始重视教育资源的获取,想要不断丰富本校的教学资源,使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比如:在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讲完要讲的知识后告诉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教师的讲座,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互联网+”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得学习资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率。
   “互联网+”模式与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以“互联网+”为基础对计算机网络應用专业课程进行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自学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这种情况使教学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互联网+”视域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这也使师生之间的某种平衡别打破。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重新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建设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还能够促进线下辅导工作的开展,使整个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教学更具有灵活性。
   (三)“互联网+”对教学资源重新整合
   互联网能够有效地扩大教学资源,使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改变使教师的教学能够从传统的几十人变为上千人甚至更多,有效地扩大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由于互联网涉及范围较广,所以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研究,这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互联网+”能够将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资源全部整合到一起,从而增加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二、“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我们看到很多的优点,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也能够使学生通过不认识的教师进行学习。但是这种虚拟教学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这也就使教师无法发现学生道德上的缺陷,从而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对问题进行沟通与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谈吐、举止发现学生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实现育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这一效果,使教育的育人功能很大程度上被减弱。
   (二)学习过程过于碎片化
   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程建设,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专注性。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学生的选择也会随之增多,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涉猎部分较多,这就会使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连贯性,使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情上。另外,由于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时间过于碎片化,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缺少思考的时间,会导致学生难以对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这也使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知识难以联系到一起,从而降低学习的质量。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