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课后延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赵永华 本文字数:2478
  [摘           要]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初步形成了一种“课堂渗透—课后延伸”的学科德育模式,是提高中职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关    键   词]  中职;学科德育;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76-02
   学科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专业课教学实施中加强思想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中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进行课堂学习,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主要是在各学科的课堂学习和实训活动中实现的,学科教学(包括专业课和实训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遵循了“课堂学科教学具有启发性”规律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各学科渗透思想教育教学的情况并不太乐观,极不利于提高综合品格的实效性。
   我校是苏州市学科思想教育示范校,在市教研所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学校围绕“以德立人”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探索“课堂渗透—课后延伸”的德育工作模式,即要求各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和活动为载体,以高素质师德队伍为支撑,形成了“课堂渗透—课后延伸”的德育新模式。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目标
   课堂教学(也包括专业课、实训课教育教学),既是老师传授操作技能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又要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渗透,也就是必需的情感目标教学设计,才能发挥各专业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这也是全员育人的要求。
   (一)深化德育课程教改,促进职业道德教育与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渗透”
   中职校必修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职业道德篇,重点是恪守职业道德,感受道德之美,旨在促使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由知到行,内化修养,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职业道德篇章教育教学不是仅凭德育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就可以的,更需要学生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习惯。由于现在的思政课堂教育仍停留在理论教授的层面,并且对企业公司的实际制度和管理规范了解甚少,所了解的也是通过书本或媒体上的企业案例,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中职学校职业道德篇教育改革很有必要。结合教育部的信息化理念对德育课教学的新要求,我校进行了积极探索。教学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学生所学专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完成专业任务为主线,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二)建立学科德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在校本教材的制定中一致认为应该把学校的德育资源纳入学科教学中,使我们的教学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虚到实、由假到真,以提高学科的教育教学效率。学校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他们在努力工作、阳光生活、不断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也为我校积累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德育不是抽象的理论,不是简单的口号,德育理论需要具体的、生动鲜活的案例去印证。为了保证在教学中随时可以应用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例,这些年,我校十分注重学科资源的积累和归类,不断开发、收集、整理学科德育资源。
   为此,我们建立了学校政治学科德育资源库和优秀毕业生资源库,并及时对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和更新。从身边的榜样故事、先进人物事迹介绍、爱满校园、好人好事、你的闪光点等项目入手,分别收集文字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等,这些资源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而且较为鲜活,多数可以直接或间接用于教育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故事、同龄人的故事等题材的德育教育,使遥远的德育概念、抽象的德育理论感性化、生动化,深深吸引了学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所讲的正是我们所做的,也就是说是我们能做到的,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三)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德育合力”教育
   各学科进行德育渗透应根据学科各自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系统梳理学科内容的德育因素进行课堂德育渗透,但同时还要注意各学科之间密切合作和相互配合,以求形成“德育合力”
  效果。
   首先,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社团课和自理课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确定思想教育的目标和主题,各学科组织合作、共同配合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各专业学科教育教学的协同教育作用,使分散和孤立的德育化为整体有序的德育,从而产生学科思想德育整体效应。如语文课程必修三中的文章《我的母亲》,課外阅读《母爱》,进行课外调查“妈妈的一天”,音乐课上学唱《烛光里的妈妈》,课后在观看歌颂母爱的电影、电视等。其次,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为了避免简单重复,或出现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状况,必须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形成合力,从而提高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另外,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与德育之间纵向的有机联系。最后,作为显性德育学科的政治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其他学科德育渗透状况,主动与其他学科同行配合,使德育的直接与间接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