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聂森 本文字数:2599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应运用“+-”法将历史现代资源、校内校外资源、线上线下资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多方整合。同时想办法减去不必要的环节和要素,让学生和教学目标直接联通起来,让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干出实效、干出特色、干出自信。
[关 键 词]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时代;立德树人;“+-”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30-02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 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必须努力将总书记嘱托落到实处。根据本课题研究对象,本文重点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務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实施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政治站位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当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学目标下功夫,紧紧贴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用心、用情、用功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做好,让学生对中国历史充满感情,对中国当下充满热情,对中国未来充满深情,立志自觉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潮流中,,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二、正确设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机构组织
组织具有极大的力量。思政教学工作都要依托于组织去实现、落地见效。在新时代背景下,需动员学校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校领导、组织部、学生处、团委、社科部、院系党支部、团支部、辅导员、学生班委等所有涉及学生思想政治培养工作的组织机构和部门一起,努力构建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组织机构,可以说势在必行。
首先,这个机构的结构可以从纵向横向两方面度量。从纵向看,这个组织的最高领导是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校领导,然后是相关学校二级部门,然后是和学生直接接触的单位部门。从横向看,以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校领导为圆心,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互联互动、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构成一个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统一体。
其次,这个机构的功能可以通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教学目标,根据自己部门特点从不同侧面入手、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推出不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来实现,这样更有针对性和效果。比如学生处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让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扎扎实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最后,严守私德,要注意约束自己行为、洁身自好、坦坦荡荡,搞好和各方面的关系。
再比如社科部,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认真研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带领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努力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4]。
最后,这个机构要想有效运行,要强烈依靠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校领导。如果分管领导不在意这个方面,那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绝对马虎不得”[5]。
三、正确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项活动
“知之非艰,行之维艰,功夫全在行上。”[6]检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根本任务是否落实,全看落在实处的实践教学进行得如何。实践教学进行得好、进行得顺利,必然是研究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必然是充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必然是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7]。“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
首先,总的理念是“+-”法。加法,就是让历史和现实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就是要结合本地发展实际,让学生不仅接触了解过去,也参与到现在,服务于未来。实践教学既要有历史眼光,也要有未来眼光,既要着眼于当下,又要跳出当下。减法,就是减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环节,实现学生和实践教学目标的一线连通。“+”“-”合起来就是一个“干”字,也就是实践教学效果是干出来的,只有加油干、努力干,才能真正把实践教学效果体现出来,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各个学校的共同努力,实现打通各个学校界限,实现各个学校优势资源充分发展的实践教学大平台。
历史和现实结合,主要指的是教学资源方面,要将传统历史时期、革命历史时期、现代建设时期完美结合,打通教学资源的历史脉络。校内校外结合,主要指三个方面结合:一是各个学校实践教学工作之间的结合,二是各个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结合,三是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结合。减法就是要借助网络平台比如“到梦空间第二课堂”网上平台、各个新闻媒介、公众号等多种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和实践教学中间没有不必要的过程和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