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激发的策略探讨

2020-01-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彭春永 本文字数:2686
  [摘           要]  数学在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中职数学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兴趣低下。结合ARCS动机吸引力模型和Barbara的动机策略,提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动机的策略,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动机;策略;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94-02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学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体制虽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其整体素质与社会改革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学生教育效果不理想。中职学生学习状况不佳,学习能力不足,这在中职数学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1)学生基础差、有自卑心理;(2)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上课睡觉问题严重,导致许多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甚至一学期下来很多基本的符号都不认识。
   现在的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主体,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在自己创设的一定的学习情景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主动学习建构而获得的。而学生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机制,动机促使学生朝向一定目标发展。因此,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创建恰当的激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达到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动机激发的理论基础
   国外在学生激发学习动机领域研究结果,一个是由美国南弗力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J.M.Keller于1983年提出的ARCS动机吸引力模型,,主要用于改进教学内容的角度上来激发学习动机;另一个是Barbara动机策略,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Barbara Mc Combs教授提出的,重在研究怎样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和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本文结合上述理论基础,通过近两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积极尝试,摸索出一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有益做法,现在总结梳理,希望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三、动机激发的实践策略
   (一)关爱策略的设计和实施
   由于学生多是因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偏差而辍学的学生,或是高考落榜的学生,因而对学习有自卑感,对数学本身大多有排斥感。要想改变他们对数学的态度,就必须要关爱他们,创设一种真诚友善、相互支持的氛围。
   具体来讲,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通过举例、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消極的思维产生消极的行为;认识思维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循环关联;教给学生如何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控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在课间多观察、留意学生的活动,与学生真诚交流,了解他们的经历、喜好、理想、面临的困难、希望具备的技能和技巧等;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间友好互助的行为等。
   (二)注意和相关策略
   日常生活中,那些与我们兴趣和目标相近的事物,极易引起我们的注意,让我们产生浓厚的兴趣。Keller在ARCS模型中提到的注意与相关,实际上来自期望价值理论中的价值,价值中引起人们兴趣的环境因素,称之为注意;价值中与人们目标直接相关的活动称之为相关。
   在具体实施中,绪论课应该受到高度重视,通过绪论课的学习达到让中职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的目的,了解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每年开学初,我都会用心搜集一些学生关心的、与后继课程和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重要性。
   而在平时的课堂中,注意和相关策略主要用于导入环节。2012年,随慕课来袭,“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课堂应运而生,微视频成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因其短小、主题集中、知识点清晰等优势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受此启发,我把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分割设计,每节课只讲10分钟左右的知识点,剩下大约半小时都来巩固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同时,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在每堂课的课尾,我会布置一两个与下堂课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并尽量在课后及时为学生上传下堂课的教学视频。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还要突出问题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只有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意识学生才会很自然地去观看视频。视频内容的选择也要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水平而定,要通过内容的科学组织和安排,使学生主动掌握教学内容。
   (三)信心策略的设计和实施
   信心策略主要运用于对教学中任务的布置和对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有信心完成一项任务。研究表明,学生从事自己能够胜任的任务,特别是学生自己觉得重要的任务,在做此类学习任务时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很高;面临失败,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而学生相对比较缺乏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们在课堂大约半小时的巩固练习中,特别注意自信策略的使用。
   为了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将学生按层次分组,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运用组(因为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往往是受相同问题的困扰,将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辅导,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小组之间的协作进行交流,也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基础组重在基本概念、方法的反复练习;提高组逐渐加大难度,拓宽范围,而运用组则直接提供给实际问题。其中问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为:(1)为各类学习者提供多重知识内容的练习;(2)进行实时与重复的反馈练习;(3)使学习者有机会反复练习相关概念;(4)强化重复概念和知识的心得与迁移;(5)提供的学习材料难度要适宜,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组内讨论,完成为他们“量身定做”的题目,极大地提高了信心。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