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产教融合视域下实训基地课程改革探索

2020-01-2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易田慧 本文字数:2479
  [摘           要]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如何针对传统课堂出现的问题,依托数字媒体实训基地开展校企融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234-02
   国内产业的不断升级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创新与创造能力,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一、实训基地阐教融合课程改革的适切性
   我校数字艺术实训基地涵盖承担数字媒体与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众多核心专业课程,在硬件设备上为课程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下面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校企合作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索课程实施的改革与意义以及取得的经验与成效,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课程改革。
   影视后期制作这一课程是数字媒体和动漫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学生的高职学习阶段衔接了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微电影制作、摄影摄像等课程,该课程技能学习的好坏直接关乎学生今后的实习与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课堂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实训内容单一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主要以实训机房为主要学习场所,而所有的项目练习主要来自两方面:(1)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2)针对视频制作员工种考试所提供的配套练习光盘。目前高职教育的学生群体基本都是“00后”,他们从小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网络资源的熏陶对他们的兴趣爱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极大提高了学生对视频制作兴趣。如果教师仅仅根据课本配套资源来完成课程项目,往往会使课程实训内容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成就感。
   (二)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一般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有超过60%的实操训练,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实训教学环节,依据理想状态来完成实训课程的设计,导致学生的技能训练目的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不匹配。不注重情景训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会致使学生走到岗位后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不知如何处理。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对实训课程兴趣很高,但对实训课的理解有偏差,学生往往会觉得实训好过听教师的理论教学,只管埋头操作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即可,并不明白为何要完成该任务,视频编辑与处理往往是“单打独斗”的学习,实训效果不佳。
   三、实训基地阐教融合课程改革创新路径
   (一)“课堂=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生产”和“实训”两重内涵,是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将教学、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企业生产三个环节打通,是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形式。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要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成就感得到满足,为学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保障。
   我系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与苏州工业园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依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先进设备,企业和教师作为共同的教学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模式的改革。苏州工业园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服务于苏州工业园区范围内的教育行业的服务型企业,为各类校企单位针对教学活动制作视频、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开展影视后期制作及其他相关业务。
   1.流程企业化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需要根據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从就业市场看,大多数设计公司规模较小,内部的专业分工没有学科分工那样细致。因此,学生需要具备概念设计、深化设计以及施工设计等多个岗位的工作能力,片面地强调任何一种能力,对学生来说都是有害的,学生必须充分理解商业展示设计个案处理全流程。所以,如何在教学中将影视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有机组合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深入到专业实操能力的每个特定阶段中,而不是分门别类地加以介绍是校企合作教学的特定优势。
   在常规的教学中,影视后期制作的学习流程是教师课前准备—理论教学—实际操作—课程评价的常规模式,而当企业介入到课堂之后,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前、中、后期都发生了变化,以为苏州工业园区某中学拍摄校园文化节开幕式这一项目制作为例,课堂流程图如下所示。
   通过如上示意图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课堂,校企合作通过实际商业项目来嵌入教学中,项目化教学会更多地参与到商业项目的前期和后期工作。如何与甲方沟通、在实际拍摄现场可能会遇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管理企业化
   在校企融合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岗位技能的学习,企业方的参与也会让学生体会到更多课堂上无法实现的企业化管理。首先,引入企业的项目考核机制,将其应用于教学评价,改变以往以最终评价结果评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实施项目化全程考核。其次,根据课程目标和设计任务要求,对学生实际工作的表现以及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企业一线负责人和学校教师共同编制课程考核评价表,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