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探析

2020-02-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徐伶俐 本文字数:2649
  [摘           要]  创新创业精神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包含心理和内容两个层面的内涵,影响创新创业活动实践的成败。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精神培养,追求功利、动机分化,专业师资队伍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文化氛围欠缺等问题。基于此,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从更新理念、改革课程设置、激发学生自主精神、提高师资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和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    键   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18-02
   在创新创业氛围愈发浓厚的今天,创新创业精神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支配着人们活动的态度、行为、努力的程度、方向等,在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片面化、功利化严重,对创新精神培养方面重视不够,力度不足,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应该是创新实践的先导。当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已成为不容懈怠的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一种精神意识,是大学生在面对工作任务时产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引领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这种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主要与知识、情感、意志、行动相联系。
   它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心理层面,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包含创新智慧、创新思维和创新型人格。创新智慧涵盖哲学性和经验性的智慧;创新思维包含思维的能动性、发散性、变通性及创造性;创新型人格包含强烈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旺盛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灵敏的观察力,高度的内驱力,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开放性的思维风格、善于创新的智力方式等。二是内容层面,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包括善于思考、勇于冒险的勇者精神,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以及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创新与创业紧密联系,创新是创业的前提亦是创业精神的本质,创业活动不仅包括开创企业,任何工作任务中有创新价值的活动亦是创业活动,创业为创新提供新的载体。清楚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将其深度融入教学改革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一)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剧增。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2017年795万人,2018年820万人,2019年834万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开始了自身职业生涯,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却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必须自谋出路。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良好渠道,还能带动就业效应倍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并不是说一定要要求大学生最终去自主创业,其目的在于激发其创新创业意识,使大学生时刻形成创新创业思维习惯,任何时候能不断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新价值,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保障创新创业成功
   创新创业精神可以提升创新创业品质,从而保障创新创业行为的成功。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来自多方面,从自身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创业的品质。创新创业品质主要包括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善于变通的智慧、团队合作精神、创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创新创业的过程是千变万化、充满艰辛的,大学生除了确保自己拥有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外,更应该习得这些创新创业的优秀品质,才能在遇到困境时,准确评估风险把控全局,选准策略克服困难,创新突破。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就是锻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从而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以及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重知识传授轻精神培养
   在双创背景下,很多高校评价创新创业的标准还是以有多少新发明、多少新创企业来衡量,课程内容设置上侧重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维护客户等知识,而关于创新创业精神的内容却既少又分散,甚至有学校直接把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课程套用到创新创业上,忽视创新创业课程的特殊性,忽视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方面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有利于纠正功利化、片面化的培养目标。
   (二)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动机分化明显
   双创背景下,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选修课和比赛的数量日趋增多,但很多学生对自己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目的、定位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不是很清晰,,加上相关政策影响,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动机出现分化。一部分学生是对创新创业内涵了解不够,对教师的理论传授也不感兴趣,选择创新创业课程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分或获奖;大部分学生选择创新创业课程是为了锻炼自己,提高实践能力,由于他们心智结构参差不齐,对创新创业内涵的认识程度不一,创新创业所需要的意志品质和其他心理素质不足等,造成很多学生只有参与的意愿,并没有真正具备创新创业精神。
   (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缺乏
   很多高校近幾年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目前主要有两类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一类是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研究型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另一类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创业指导型教师,他们有创新创业经验,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双师”人才比较缺乏。相当数量的教师只基于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本身忽视对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还有很多教师因忙碌对学生的指导流于形式,教学方法单一,授课模式传统,学生体验感不强,无法给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指导。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