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波 杜李苹 邓万财 本文字数:2485
[摘 要] 目前,大多数高职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通过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习不局限于课堂,提升了学习效率;通过应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解决了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
[关 键 词] 信息化;混合式教學;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74-02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运营里程和在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轨道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轨道车辆技术则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要保证轨道车辆安全、可靠的运行,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检修队伍。转向架作为轨道车辆的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关系着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平稳性,是车辆检修的重点。对高职教育的轨道车辆专业来说,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相应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作用突出、效果明显。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转向架检修”是轨道车辆构造课程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要教学项目,主要教学内容为转向架检修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通过本项目教学任务的实施,使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转向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转向架检修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能独立阅读并理解转向架检修作业指导书;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完成转向架日常检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情分析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转向架检修”项目教学的实施放在第三学期,从知识储备来说,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学生已完成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概论、电工电子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了轨道交通行业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识图能力,较好地掌握了电工、钳工等操作技能。但是对高职学生来说,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缺乏主动学习动力,并且具有以下特点:(1)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学习效果存在差异;(2)学生普遍喜欢玩手机,部分学生日常“机不离手”;(3)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大,但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考虑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除了动手还可以动脑,同时应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增加课堂吸引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流程设计,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首先,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动车组转向架检修作业指导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分工、现场参观讨论,网上查找资源等方式完成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总结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
此时,学生通过自学对本项目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知识储备,带着自学基础走进课堂。接着,在课堂上由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并且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点评、纠正、引导,在这个过程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增进学习的积极性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作业指导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转向架检修标准作业指导书。
完成理论知识储备之后,学生基本上已经了解了转向架检修的作业内容,此时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完成“转向架虚拟检修”。进入轨道车辆“虚拟检修系统”网络实训室后,首先由教师通过电脑投屏的方式介绍虚拟检修仿真软件的功能,演示转向架的虚拟检修操作,然后学生根据转向架检修作业指导书,练习并完成转向架的检修作业。通过虚拟检修系统的反复练习,学生熟练了转向架检修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标准后进入转向架检修现场。
在现场首先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并现场示范标准的转向架检修作业,随后学生按小组完成转向架检修现场操作。通过采用将虚拟仿真练习与现场操作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车辆检修新技术、新工艺等相关拓展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本项目教学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转向架检修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在这之前,教师将课程相关资源分享到超星泛雅、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班级学生接到任务后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3名。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分工之后,小组各成员开始为完成任务进行准备工作,具体包括观看在线课程、学习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研究实训中心的车辆模型等进行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