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年庆婷 本文字数:2550
[摘 要] 概述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相关理论,并对国内外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综述。
[关 键 词] 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210-05
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模式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即模式是人们对在性质上具有共同之处的具体零散的事物进行归纳总结后上升为一定的标准形式和样式,它是标准化、范式化、系统化、定型化的典型,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模式作为对某一事件的发生过程包含要素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方式,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和作用[1]。
(二)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1.国内各学者对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定义,表浅地可归纳为对人才培养活动中各要素的总和或实现人才培养结构的方式,如“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基本样式,是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结合概括”[2];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3];“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以及为了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该定义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4]。”
2.其他学者更深入地讨论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有学者认为,高等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四层含义[5]:(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3)与之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4)为实现教育过程的管理和评估制度。可以用简化公式表示为:目标+过程与方式,即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而龚怡祖[6]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表述为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理念为精髓,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或原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中心而对人才培养活动全过程进行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这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范型性,它在与具体时间相结合时将以此为基础,并考虑或针对千差万别的对象和条件,形成多种多样、各具风格与特色的变式,其模式并具有范型性、系统性、中介性和过程性四种属性。
(三)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高等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两要素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为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三要素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为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2];“四要素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为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多要素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包括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与学科设置、教学制度、教学模式、校园文化、日常教学管理等多个要素[7]。这些学说中,前两种没能包含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部要素,而“多要素说”只是对有些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因此“四要素说”的观点更受到研究者的认同[8-9]。
具体来说,培养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对所培养的人才素质做出要求,是培养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培养过程是指学校、教师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手段等。培养制度是指对人才培养过程中某些方面的重要规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通常包括专业设置制度、修业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三类。培养评价是指针对学校教育效果、教师教育效果、学生素质、学习及综合培养效果而设定的评估措施,如学生入学考核、课程考核方式、教师评价标准、学校自我审定标准等[10]。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培养模式的运作过程,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中,可以调整一个要素,也可以同时调整几个要素或全部要素,使培养模式发生变革。
(四)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理论
1.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教授提出了教育存在两条基本规律,即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及其他子系统(主要是经济、政治、文化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子系统或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对这两条规律的具体表述为“教育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同时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1]”。
根据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学说,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处理好高等护理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护理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基石,适应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对高等护理教育有了新的挑戰,高等护理教育必须遵循社会需求,合理、科学地设置专业学科,进行护理专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高等护理教育应该根据人才成长及发展的特有规律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对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从而使他们可以按其自有的特征、各自的方向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