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济林 李宁 本文字数:2656
[摘 要] 微电影教学是集思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创新形式。微电影教学具有亲和力强、实践性强、交互性强、参与率高等一系列特点和优点,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微电影创作对夯实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起到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思政课;微电影;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76-02
微电影教学是思政课的一种特殊实践教学形式,具体来说,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分组拍摄不同题材的微电影,其创作过程主要由学生完成,其结果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集思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微电影教学的特点
微电影教学顺应微时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借助大学生手中的手机等基本设备,将大学生推到社会的大舞台,由他们自导自演,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一)亲和力强
思政课课堂教学主要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育学生仰望星空,胸怀天下,而实践教学则将深邃的理论贴近现实生活,教育学生深入社会、脚踏实地、躬行践履。思政课微电影教学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切入点,主题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设计,大学生通过微电影这一流行时尚兼顾个性的表现手法,将深刻、严肃的教学内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也使思政课更加“接地气”,增强思政课的磁场效应和亲和力。
(二)实践性强
微电影教学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打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时空隧道”,是大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活动载体。微电影的创作主体是学生,学生自行组建创作团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拍摄主题,团队成员开展个性化分工,各司其职,完成包括解读理论、精选题材、设计开题、撰写剧本、导演、表演、组织拍摄、加工剪辑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可操作性都很强的教学活动。
(三)交互性强
微电影教学不是大学生一个小分队简单拍摄微型电影的业余活动,更不是大学生“单兵作战”的课外作业,而是教师与大学生团队深入研讨、教师跟踪指导的“团队作战”。教师需要认真审阅、指导学生撰写微电影的开题报告,引导他们确定最佳的微电影切入点、立意和视角;需要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拍摄技术、软件的使用、编辑技巧;需要严谨地审视他们的作品,与大学生一起探讨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内涵、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在这无数次的师生互动中,增进师生交流和合作,深化对相关热点问题的探究和争鸣。
(四)参与率高
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更加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愈发显露。当他们积累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后,他们更愿意通过自身探索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某些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愿意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完成对某个重要教学目标的学习。在微电影创作项目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包括组织协调、文稿撰写、创意、演技、拍摄制作等,这就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在团队中找到相应的角色,这种“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的微电影创作很容易获得较高的认同率和参与率。
(五)操作成本低
以往组织的外出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完成任务,有的距离较远,动辄需要一天的时间来回,有的需要租赁许多车辆接送学生,耗资不少,有的是密集参观,相关场馆接待能力有限,人满为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总之,投入的时间、资源与产出的实际效果不匹配。而创作微电影的要求并不高,完成拍摄和剪辑基本上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和普通电脑即可,不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有自购智能手机,学校图书馆、计算机房可以提供数据资源或者电脑,因此,无需为了创作微电影而专门购买相关设备,创作成本很低。
二、微电影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
微电影创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理论认知与社会实践、教师指导与学生创作、演绎与拍摄、学生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搞好微电影创作将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组织微电影教学无疑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视角,编撰某个故事情节,通过自身的演绎诠释某个论点,与此同时升华相关的思想认识和理论认同。正确的理论认知是微电影创作的思想基础,后期的理论探究和提升则是微电影创作的必然结果,大学生通过微电影创作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起到积极作用。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第一要求,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一要素。微电影创作作为一项复杂的创新型实践活动,创新是评价微电影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部出色的微电影应包括设计方案巧妙、故事情节新颖、人物刻画独特、人物对白台词有创意、拍摄角度新奇、思想哲理深刻等,做好这些工作对大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学生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充分开动他们的大脑,反复打磨他们的作品,有的团队剧本换了几套,有的团队微电影拍了一次又一次,还有团队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反复修改,经过多次的“否定之否定”后,他们迸发出鲜活的创新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