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雷达装备课程OCPPPS教学改革探索

2020-04-0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夏赛强 陈文飞 王晓楠 唐朝 本文字数:2480
  [摘           要]  針对士官职业技术教育雷达装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不吻合、理论与实践内容融合不深入、模式方法与学为主体不适应、信息化平台手段配套不齐全、质量评价的管理过程不规范等问题,给出了“目标—内容—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强化(OCPPPS)”过程化教学对策,并依托信息化手段将“教、学、做”有机融入课堂各个环节的教学中,以某次故障检修课为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突破了难点问题。
  [关    键   词]  职业技术;雷达教学;OCPPPS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58-02
   一、雷达装备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不吻合
   雷达装备课程是雷达维修专业的岗位任职课程,对应的岗位责任是雷达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主要是学习雷达装备原理知识和维修技能。从这两年岗位反馈情况来看,部分毕业学生的维修保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原因在于课程目标定位不准,没有与岗位需要的型号装备维修能力对接好,教学内容滞后岗位实际科目,跟不上岗位装备维修保障创新发展。
   (二)理论与实践内容融合不深入
   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含雷达装备的功能、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理解,实践部分包括结构查看、参数测量、故障检修等技能训练。当前教学采用“先理论、后实践”两步骤,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不充分,理论教学主要是对照教材进行内容宽泛式的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操作的作用不强。而实践操作由于雷达装备数量有限、实践内容少,更多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促进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三)模式方法与学为主体不适应
   小班化、自主学习、双现场、远程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线上、线下、课外、课内教学方式,多半用于教学示范课或教学比赛中,没有形成主流形态。以“教为主”向“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方法转变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把握好士官学生的特点,过分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放任自流,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差,纪律松弛,学习效果不理想。
   (四)信息化平台手段配套不齐全
   虽然经过几年的雷达装备教学条件建设,初步开发了“雷达装备维修辅助教学平台”、型号装备模拟仿真软件、“双现场”高清投影系统、网络微课程、教学管理系统等教学手段,但数量比较少,人多机少矛盾突出,看不见、听不清、效率低下问题依然存在。
   (五)质量评价的管理过程不规范
   教学评价涉及课程教学的所有要素、环节,是一项贯穿全程的系统工作,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终结性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和实装机考等方式,比较成熟规范。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质量和单元测试等多种形式,需要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性评价,而目前只有纸质表格登记方式,还没有一个评价管理系统和配套的评分机制,使得评价缺失、流于形式。
   二、基于信息化手段的OCPPPS教学对策
   按系统思维、闭环处理方法,将上述各个方面问题的解决过程,,放置到雷达装备学习过程这个主线中,以岗位任务、装备型号、实际故障为牵引,以模拟器、仿真软件、校园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构建了由“目标—内容—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强化(OCPPPS)”等过程组成的教学模式[1],如图1所示。
   (一)对照岗位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岗位标准始终是牵动教学目标的指挥棒,对照新的岗位能力标准,重新梳理相应的岗位职能,由强调单一维修技能,向突出“知识+技能”能力提升,具体可映射为雷达原理知识能力、装备操作能力和装备维修能力这三个教学目标。
   (二)依据能力目标,融合理实内容
   一是围绕三个能力,倒逼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整机和各分系统的功能组成、基本原理等内容达成雷达原理功底能力;实习整机和各分系统结构查看和操作使用等内容达成装备操作能力;实习仪器使用、参数测量、故障检修等内容达成装备维修能力。
   二是按照“实、理、实”,重构内容模块。在内容模块安排上,采用“先实践、再理论、后实践”三步骤,先进行结构查看、操作使用实习,再进行功能组成、工作过程原理讲解,最后进行参数测量、故障检修等实践多练,最终使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2]。
   三是依据工作流程,引入课堂内容。将岗位驻训、演习、实兵对抗作战任务,以想定案例形式引入课堂,并以岗位工作过程实施每次课教学过程,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致,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工作了。
   (三)创新学为主体,注重参与学习
   瞄准教学目标,根据理实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依托型号装备、模拟器、仿真软件、校园网络平台构建全新信息化教学环境,创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翻转课堂模式,实现三个转变:①由“课内”向“课外”转变,课前下达教学目标、任务和相关测试,课后进行互动交流、强化提升;②由“线下”向“线上”转变,通过线上交流、作业、评价,使老师无形的手能够接触到学生;③由“主教”向“主学”转变,学生在任务情境中,自主体验、探讨学习,建构知识和技能,老师设计、把控课堂,从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偏航。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