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机械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社会对机械人才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为我国中职机械教育指明了方向。但由于我国机械应用、机械类专业开设以及教学起步相对较晚,加之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法的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机械类专业理论教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并不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思考,从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理论教学现状入手探析教法新对策,以期在创新教学方法中解决机械类专业教学课堂现存问题,为专业课堂注入活力的同时提高其教学有效性。
[关 键 词] 机械类专业;教学问题;教学方法;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166-02
中职学校为应对社会人才需要开设机械类专业课程,以为社会培养、输送典型实用型人才。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机械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单一教法的影响下课堂教学逐渐走入“死胡同”。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专业教师就必须以创新为武器,实现创新教学。
一、中职机械类专业理论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法较为单一
在课程调查中发现:目前,中职机械类专业在开展理论课程教学时教学方法十分单一,更多的是“讲授法”和“讲演法”相结合,,即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人公,学生在观察与接受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导致学生在进行机械专业课程学习时无法有效掌握相关机械专业的广泛性知识,甚至在学习时存在“费力”现象,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导致教学出现“低效化”状态。
(二)课堂缺少互动交流
课堂是师生相互配合的课堂,但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到位以及专业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设定贴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开展机械类专业理论课程理论教学时课堂十分僵硬,缺少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和交流,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学生学习不到位,教师教学独立化。
(三)课程设计缺乏创新训练
机械的快速发展致使许多新技术的出现,这些技术冲击着传统机械类专业教学课堂,为机械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现行的中职机械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过分突出主导地位,过分依赖现存教材,教学缺少创新训练活动,不利于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也导致教学与时代脱节。
(四)课堂缺乏实践活动
机械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并非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传递理论,它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明晰理论,在了解理论的基础上正确实践。而目前的中职机械理论教学课堂上明显缺乏实践活动,这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全停留在理论层次,无法学以致用,其学习有效性并不高。
二、中职机械类专业理论教学方法创新探析
正是因为目前中职机械类专业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存在上述问题,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师才更应该“慧眼”认识教学问题。在以创新为武器,创新教学方法的实际活动中改变教学问题,才能够为教学课堂带来新色彩,让教学课堂别具一格。
(一)树立正确教学目标,明晰人才培养方向
要想确保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为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就必须结合专业设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明晰人才培养内容。
机械类专业开设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机械类人才,机械类理论课程知识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原理,在进行课程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其具化为以下五个方面。
(1)自学能力能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手段查阅、获取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信息。
(2)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利用数学数据、工程曲线、图表等表达能力。
(3)研究能力包括机械类专业必须具备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处理能力等。
(4)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5)团结协作能力包括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合作时间能力等。
因此,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教师不能将课程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关注学生专业素养的综合发展,只有从该角度入手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才能够有效提升,其专业人才培养才更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利用新式教法教学
机械专业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机构的结构学、运动学以及机械动力学等,但理论教学并非完全脱离实践,且不同的知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收效。因此对不同教学内容时,专业课程教师需注意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新式教法实现课程教学。
当然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教师要尽可能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最优搭配,这样才能够实现“1+1>2”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举例如下。
1.项目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是指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一个项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種教学活动,它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负责整个项目过程,而教师在其中扮演者指导、点拨、解惑、总结的角色。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求教师首先确定项目内容,要注意在设计项目内容时尽可能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如在“测绘装配体”的项目中教师为学生所准备的项目装配体应包含学生常见的且教材中典型的零件。其次设计项目内容,项目内容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需要,最后是实施项目,在实施项目时教师要设定具体的任务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在项目完成后及时检查项目和评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