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术科学时代,学生最不需要的是教给他们更多的信息,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这点点滴滴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要想更好地接近这个教育的乌托邦,教师角色面临重塑,教师对自己角色的理解直接影响这场变革的成败。基于学习科学和学习工程学,分析重塑教育的目的,给出教师学习工程师角色的能力模型,为教师适应未来的教学指明方向。
[关 键 词] 学习科学;学习工程师;学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220-02
2020年初,线上学习在国内全面展开,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学习指导水平是一种挑战。随着经济的开启,很多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美国企业大裁员,西海岸的俄勒冈大学裁去了280名员工,美国大学——号称“美国人的铁饭碗”已经打破,将作为第一次大学裁员载入美国史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20年5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新增包括“在线学习服务师”在内的10个新职业。在线学习服务师是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精准、及时、有效的学习规划、学习指导、支持服务和评价反馈的人员。
一、教师认知革命
(一)指数型思维
这个世界并没有变,只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变化。[1]未来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超高智能机器、基因工程改造的身体、能够精确操控自己情绪的神奇精妙的算法、急速袭来的人工气候灾难以及每10年就得换个职业的需求。
人生逻辑不再是线性的。人类发展到1500年仅5亿人,而到了2019年,人口激增到72亿。我们初等数学学的内容大部分是2000多年前的知识,微积分建立之后,特别是20世纪之后的数学占整个数学知识大厦的95%。所有科技类产品成本以指數型几何级数缩小。
(二)重塑教育的目的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中我们能找到教育的方向。1972年《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学习型社会,人们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这次信息科学技术大变革。1996年《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重塑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2015年提出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所在。
哈佛大学瓦格纳在《教育大未来》中说,19世纪,具有读写能力可以成为一个优秀公民;20世纪,读写算是公民一种基本能力;未来的公民需要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能力、灵活性与适应力、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好奇心与想象力七种关键能力。
清华大学教育团队在《教育学导论》(慕课)中指出:“大学探索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围绕7种能力设计。”“现在教育体系只注重知识,未来创新人才所具备的特征更要求具有自信心、志趣、人格、价值观、独立性、分析、能力等。”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人才价值、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价值导向的教育理念。
(三)挑战式教学
著名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经问世人:“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让人吃惊?”
教育技术的拥戴者会从学校传统教育的保守性角度来回答,而信息技术的反对派则会从技术的负面来回答,都是“认知偏见”和“证实性偏见”。
“挑战式教学”把学生推到了解决实际性、挑战问题的前沿。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线上学习、直播课堂,近10年来,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智能助理、物联网、移动交互、3D打印、交互式书籍、增强现实技术、全息图等技术吸引了一大批教育教学改革者。技术已经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实技术本身并不坏[2]。正面回答了“技术如何改变教学”“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技术“技因”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最大的、最快的变量,它能反过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这个“模因”的变化,能顺应人类学习“基因”的天性。而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元素就是“教师”。
(四)批判性思维
现在的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著居民,抵制、排除信息化教学,无异于目前很多没有拓展线上业务的实体店被网络电商排挤消亡的教训。学生最需要的是理解、选择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其实,几百年来,这一直是西方自由主义教育的理念。但时至今日,他们也从未实现这个理想。为了更好地接近这个教育目的,教师作为一个关键角色,需要终身学习,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要想更好地接近这个教育的乌托邦,教师角色面临重塑,教师对自己角色的理解必然直接影响这场变革的成败。教师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学生拥抱未知,保持心理平衡。
怀特海说:“一所大学的理想,不是知识,而是力量。大学的职责就是把孩子的知识转变为一个成人的力量。”[3]
二、学习科学的共识
(一)教授主义的缺陷
诞生于20世纪初的教授主义,,为社会工业化的大发展培养了大批劳动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历史发展到信息科学技术时代,日新月异,仅教给学生程序性和记忆性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学习者还必须进行批判性深入学习,具有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