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

2021-12-0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吴纯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8期 本文字数:2556

  [摘           要]  以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意义为切入点,分析职业资格证书是用人单位的录用依据和劳动者的任职资格凭证,通过中职教育落实职业证书制度,有助于提高人才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以此为基础,结合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现状,提出衔接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230-02
   自2019年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1+X证书”制度后,,如火如荼地开展制度试点工作,指出应发挥学历证书的作用,奠定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引导与鼓励职校学生获得学历的同时,也能积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此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因此,中职教育应当在人才复合化培养中改革教育模式,有效衔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而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
   一、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意义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根据国家制定任职资格条件或职业技能标准,经过认定的考核机构,公平、客观评定劳动者职业资格与技能水平,且授予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表明劳动者具备从事某职业所需的技能与学识,是用人单位的录用依据,也是劳动者任职的资格凭证。在此情况下,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以实现中职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1],意义如下。
   1.提高人才质量,为现代化社会建设与高质量就业需求提供服务。在新一轮产业升级、科技革命下,职业教育对培养人才吻合度、适应性、前瞻性仍存在差距,学校以引导方式,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可增强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吻合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2.深化人才培养改革,通过中职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创新培训与评价模式,推动教材、教师、教法改革,以此引导院校实现内外结合、长短结合,落实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并重的职责[2]。
   二、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现状
   根据教育部、劳动部的政策指导,中职学校积极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学生毕业即可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社会对操作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中职教育过程中也存在衔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畅的情况,具体如下。
   (一)教育教学衔接
   在中职教育中,教育教学尽管已经开始衔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整体环节却较为僵化,未能实现深入衔接,仅将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当作独立的内容,分别安排课程内容,学生为同时获取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学习内容存在交叉,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并且,部分中职教育为获取职业证书,采取突击培训的方式。
   (二)课程内容衔接
   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职业证书考核内容未能实现良好衔接,各有各的要求与标准,参加职业证书考核前,学生还要购买相應的考核教材,通过培训班的方式提升自己,不仅会增加学生负担,还浪费教学时间[3]。并且,职业考核费用高,部分学生受限于家庭经济难以负担,对于教学效益、质量也造成了影响。
   (三)教师队伍衔接
   职业院校为落实职业证书制度,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应当加强实践课与理论课教师技能与专业知识,其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具有主导性作用。现阶段,职业学校教师通常来自普通高校,毕业即工作,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操作。还有部分教师尽管来自企业,实践经验较强,却缺乏理论知识,使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教师力量薄弱问题,对衔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造成制约。
   三、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措施
   (一)教学目标衔接
   在中职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中,应当解决理论层面问题,以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一是改革教学目标。中职教育长期以来,始终以培养从事技术行业的人才为目标,却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缺乏职业兴趣,职业规划不明确[4]。因此,中职应当明确教学定位,以职业为导向,制订符合学生提升专业能力的目标。在制度衔接要求下,应立足于岗位需求、学情制订符合学生发展、专业建设、社会需求的目标,明确专业与职业领域对应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设计中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实现教学目标规划。以中职现有专业课程而言,应当结合一线工作实践,提高整体课程教学质量,不局限于教材,具体至工作情景,以此为基础完成素质、能力、知识目标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衔接
   课证融合作为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关键点。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实现课证融合,“课”是指中职专业课程,包含实践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证”是指职业资格证书。因此,为实现中职教育的课证融合,应当将教学课程内容对接职业证书标准,落实教学改革。在职业资格证书中,要求考核证书内容能够将典型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个人发展体现出来,强化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为此,教学内容设计需做到以职业证书为导向,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与特点,分析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明确对应岗位职业能力[5]。按照中职教育专业对应的岗位职业,可尝试建立课证融合体系:调研岗位职业—确定岗位—分析典型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实施教学内容设计—考核评定—职业证书获取。通过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课证融合体系构建,能够实现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衔接、教育课程和职业需求衔接、教学环节和工作任务衔接。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