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红宁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6期 本文字数:2483
[摘 要] 师德建设和学生对教师
授课的民主化评议是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更应突出这一方面的应有职能和作用。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做法都不利于师德建设和素质教育。
[关 键 词] 师德建设;
授课;民主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6-0188-02
师德建设作为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愈显重要。
一、师德建设在教师职业中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校,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天地,也是展现师德的舞台。教师在舞台上的特定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三尺“舞台”上特定的简单的表演看似只有45分钟,却浓缩了教师的整体形象与人格魅力,渗透了知识技巧和做人的是非标准,凝结了教师的心血和汗水。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主体的影响很大。
二、评价师德情况需要学生参与
以往我们进行师德建设针对的对象是教师,而忽略了对学生反馈的研究。教师教学情况怎样?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情况、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没有?我们忽略了学生,只调查研究了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学生需求什么?学生获得了什么?学生体会如何?我们关注得很少,或者完全不顾学生的反馈。这就是应试教育下“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模式。这种阻力也源自我们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机制“领导—教师”。“领导—教师”模式中对一位教师的综合评价是领导直接从教师这里了解教学情况:平时留给领导的印象,其他教师对该教师的印象,诸如民主测评等五花八门的测评,最终形成了领导对这个教师的师德评价,这样的评价肯定不科学,也不公正。显然,在新形势下,这种运行模式及相应的评价机制已经不适合了。
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师德建设就应成为一个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抓手,成为教与学相长的这个生态系统中一个综合的因素。要让那种教书不育人、出工不出力者没有生存的土壤。所以说单纯地从教师身上下功夫或进行阶段性整顿提高或强化完善管理制度,效果并不理想,作用并不持久。原因就是我们把作为主体的学生没有很好地纳入这个生态系统中。可见,在师德建设方面我们的研究有待深入,尤其是可行性操作方面和開展的持续性方面对其规律要好好把握。
三、授课民主化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要尊重学生就得尊重他们参与评价教师的意见,虚心接纳学生反馈的合理意见,及时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完善自我,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务实求真,精益求精。要做到这些,至少就得要求教师经常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好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调查研究,掌握学情、教情,付出耐心、爱心,关心其冷暖,把握其个性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在授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授课提出反馈意见,有时我们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意见觉得很不满,但只要静下心来想,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自己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也许是自己长期存在的一个不良习惯,如果改了对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素质可能有极大好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往往自己的缺点是自己发现不了的,就需要一位提醒者。所以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效果是非常好的。民主平等的思想能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不仅敢说,而且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学生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就会爱学、乐学、会学。当然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在学生中开展一些授课情况的民主调查活动。教师要虚怀若谷,抱着寻找得失改进工作的态度去调查,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掌握自己教学的得失、学生的学习状况、自身修养状况,从而提高师德修养,改进工作。这就是本文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授课民主化。
四、授课民主化与师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带高二三个班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三班搞新的教育生态模型试验,其中一项就是授课民主化与师德建设相互作用的实验。从实验情况看得到三个令人振奋的结论。
1.教学气氛同我们实验前相比活跃度提高很多,师生互动性增强很多,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几乎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人数和平行的一、二两个班相比较多得多,学生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提升。这个表现特别有意思,记得有一次上课当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时,想发表自己想法的学生争先恐后,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几个学生也有话可说了。原因是,在学生眼中,他们说话老师是认真听的,他们提意见不遭白眼,还积极配合,所以他们就放开了,敢回答问题,敢提出不同的观点,也敢给老师提要求。兴趣有了,学生学习的精气神就有了。尤其当他们提出的意见被老师接收了时,他们的学习简直就跟开挂似的。
2.学生愿意把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和你做朋友,老师轻松获得一手资料,对症下药,精准施教。很多学生反馈说,感觉老师上课很民主,第一次给老师提不好的方面,老师能虚心接受,而且立马改掉,他们很是感动,为他们做人做事树立了标杆,改变了他们对学习的态度。
3.学生的成绩直接甩开比较的一班和二班,人均分提高10分以上,优秀率由一位数上升到两位数。教学效果明显。有些数据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得很全面,在此就不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