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秀玲,徐鹏,田新会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50期 本文字数:2545
[摘 要] 学风建设是大学的一项系统工程,学风建设成效决定着大学的办学水平。根据新时代大
学生的特点及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五抓好、一促进”的长效工作机制,创建优良学风,积极助力
学生成长成才。
[关 键 词] 学风建设;成长成才;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204-02
学风建设是大学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2],学风建设成效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强大精神力量[4]。因此,营造优良的学风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必将有益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最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5,6]。
一、新时代农科类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等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风[7]。作者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6级—2020级700余名学生近5年的调研与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学风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调研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走出了高中严格管理与激烈的高考角逐后,认为上了大学就是到了目的地,学习到了“终点站”。这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动力,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
(二)学习方法不得当,有被动学习的倾向
所调查的700余名学生中,“95后”“00后”占据了主体,并且95%以上是独生子女,这一学生群体思维活跃,个性和自我意识强烈,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与学习方法,导致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教育模式,,存在被动学习、被动应付的情况,不能学以致用。还有个别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学习状况的差异,或多或少会在心理或学习上出现一些障碍或困难,影响学风建设效果。
(三)不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效果欠佳
一部分學生步入大学以后,挣脱了教师和家长的束缚,又没有尽快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不会合理分配时间,对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过多参与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
(四)专业认同程度不高,专业思想不稳定
本专业学生大部分为调剂志愿,一些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程度不高,认知程度不够,学非所愿,学农不爱农。
基于以上特点和问题,教育工作者注重教育引导、科学管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与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观念,全面提升学院学风建设水平显得至关重要。
二、创建优良学风的实践与探索
学风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
(一)抓好党建,引领学风
首先要发挥思想教育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理念[8],以党建工作引领学风建设,建设学习型党团组织,形成学院党团组织建设与学院学风建设互促共赢模式,推进抓好党建引领教风、学风、舍风一体化建设工作。
1.通过甘肃农业大学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践行“把初心写在岗位上,把使命落实在行动中”的理念,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岗”活动,发挥好教师在学院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实现抓好党建优化教风、引领学风的目标。
2.学生党支部持续开展“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和“学生党员示范宿舍”创建活动,通过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促进学生宿舍优良学风、舍风的形成,提升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成效。
3.开展学生党员“帮带”活动。形成学院、班级、宿舍三级预警体系和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三级帮扶体系。
(二)抓好入口,端正学风
1.以专业认知教育为切入点,抓好专业思想教育促进学风建设。通过开设专业认知课和实践教育,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优秀校友进校园、进课堂,介绍学科及行业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端正学生学专业、爱专业、干专业的态度,增强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信心。
2.充分发挥校外兼职辅导员的作用。聘请优秀校友担任校外兼职辅导员,邀请他们到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谈人生、谈理想、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为一年级学生讲自己的大学生活、工作情况、职业发展等,帮助学校做好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教育,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效。
3.抓好入学教育。在入学教育中,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学籍管理、纪律处分、学位授予、第二课堂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在新生入学教育结束后举办“入学教育学习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以赛督学。继续深化落实学院领导联系班级制度与包抓机制,强化本科生导师的作用发挥,对一年级学生开展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帮助大学新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转变学习方式,指导新生认识本专业特点及发展方向。
(三)抓好出口,激励学风
1.“全员参与”“上下联动”,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就业见习等方式和途径,促进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院学风建设的主体。